近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國務院有關部門還在調查研究組建“金融國資委”一事。據悉,掌控150萬億國資的“金融國資委”的組建草案已獲國務院批準,其整體框架由財政部制定。消息人士稱,新機構擬由國務院直屬。
“金融國資委”一旦組建,意味著一艘金融“超級航母”的誕生,直接掌控150萬億國有金融資產,可以說中國的國有金融業將在世界經濟風暴中航行更加安全,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國外金融機構能撼動它。與某些人“金融被私有化”的擔心相反,中央對國有資產所持的態度是鮮明的,就是四個字:做大做強。
金融國資已超150萬億元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資產總額達歷史新高105.71萬億元人民幣,國家外匯儲備達3.2萬億美元;截至2010年11月末,106家證券公司總資產超過2.24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達4.9萬億元;再加上基金、信托、郵儲等金融資產,國有以及國有控股的金融資產已經超過150萬億元人民幣。
如此龐大的金融國有資產卻一直處于多頭管理的模式下:匯金、財政部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派駐董事行使股東權利;財政部負責有關會計、稅務、績效考核方面工作;央行作為國有銀行股改的牽頭單位,還承擔部分監管職責,如反洗錢、外匯頭寸等;銀監會作為銀行監管機構,主要負責業務監管。
李曙光說,金融國有資產的實際出資人多頭而不統一,財政部和匯金公司是主要的中央金融國有資產出資人,地方金融國有資產出資人狀況更混亂。
“三會”將退出出資人角色
據了解此方案的人士透露,新機構擬由國務院直屬,中央匯金公司將脫離中投公司歸屬“金融國資委”;同時,財政部金融司也將被歸并進來。這樣,以前由中央匯金公司、財政部金融司以及銀監會和央行等機構對于金融企業的管理權限,將集中起來統一歸并到“金融國資委”。
在財政部制定的整體方案中,財政部、匯金所持中央級國有金融資產劃撥至“金融國資委”,央行也將逐步從管理出資人職責及部分金融監管職責中退出,而銀監會、保監會及證監會應當從出資人角色中逐步退出,集中行使金融監管職能。尤其是,將“三會”的人事權盡快劃撥至“金融國資委”。
“一個扮演明確出資人角色的‘金融國資委’加上一個擔當市場監管職能并整合‘一行三會’職能的金融協調委員會,如果這套機制得以構建,中國未來的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就會有一個清晰的思路與明確的前景?!崩钍锕庹f。
另一個進展是,三大保險公司的組織關系及人事權將統一交至中組部。去年11月,中投公司發布公告也稱,全資子公司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職能逐步得到落實,高級管理人員已到位,聘任樊功生為中投(香港)總經理。
李曙光認為,中央及國家有關部門對金融機構進行調整和改革,既是出于防范和應對金融風險的考慮,也是為了理順匯金和中投的關系,為“金融國資委”的組建鋪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