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今天日益多元化發展的中國而言,愛國主義何嘗不是團結各民族群眾及社會各階層的關鍵因素。中國和世界范圍國家發展成敗的歷史經驗教訓一再表明,愛國主義不僅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精神戰略資源,也是國家的靈魂與“護身符”。
秦天 國防大學科研部副部長、少將
讀畢《環球時報》3月5日《只有愛國主義才能團結俄羅斯》一文,心緒難平,筆者覺得有些話還應跟進一下。
普京的再次當選證實了一點,盡管有看似強大的反對力量,但俄羅斯基于強烈的愛國主義共識,還是選擇了具有國家強勢象征意義的普京。普京的勝利,可以看成是俄羅斯社會國家意識進一步凝聚、放大和愛國主義進一步回歸的結果。
對于今天日益多元化發展的中國而言,愛國主義何嘗不是團結各民族群眾及社會各階層的關鍵因素。中國和世界范圍國家發展成敗的歷史經驗教訓一再表明,愛國主義不僅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精神戰略資源,也是國家的靈魂與“護身符”。俄羅斯人說:失去了國家意識的民族也失去了上帝。這是他們對其他民族與國家最重要、最深刻的歷史忠告。
國際戰略競爭,從來就包含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元素。一些國家,對樹立本國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非常重視,甚至立法加以規制保護。而對對手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則利用話語優勢和實力資源,或貼上各種標簽矮化、丑化甚至妖魔化,或以各種隱形手段滲透影響,竭盡全力促其淡化、弱化和異質化。總之,防護自己和摧毀對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免疫系統,是他們不戰而屈人之兵、“大盜竊國”的既定目標和長期戰略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其他國家對經營本國精神戰略資源懈怠和忽視,都將付出難以估量的代價。
在標榜自由民主的美國,其35任總統肯尼迪也曾喊出這樣的名句: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應該問你能為這個國家做什么。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下中國社會,有人總是習慣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歸罪于國家,即便是在祖國快速發展中分享了巨大紅利的某些人,稍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沖突也總是以受害者的心態抱怨:我愛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愛我嗎?少數掌握著一定話語優勢的所謂精英,也以扭曲心態站在西方立場評論甚至唱衰中國,不僅誤導公眾認知,也毒化了社會心理環境。
誠然,無論祖國取得多大進步,我們依然會面對種種社會的不完美、制度的不完善和生活不圓滿。但這不僅不是我們怨恨國家的理由,相反正是每個人應該承擔的建設責任。國家的未來,不屬于置身局外的看客,更不屬于失去立場的罵客。正如蘇聯解體多年后,面對早已輝煌不再的俄羅斯,索爾仁尼琴等學者痛苦反思后醒悟:無論這個國家有多少缺陷,永遠都不能成為你羞辱她、背叛她的理由。
中國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非常需要深入研究,甚至需要深刻反思,但前提是愛國立場和感情。著名軍事戰略專家李際均將軍說:愛國主義,是最重要的戰略思維。筆者不僅深以為然,而且堅以為訓。面對著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還應大聲呼喚: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國的未來。▲(作者是國防大學科研部副部長、少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