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時發給新聞管理署和監察部門。
直言了,2012-03-12 | 2012-03-12 19:03:10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3652243_d.html 。
看到一則令人觸目驚心的營私舞弊的消息:農業部給“加工原料”轉基因品種頒發的“安全證書”,居然也是頒發給國內開發機構的證書。那就好比是把給某個中國公民頒發的身份證或護照、也頒發給一位老外、讓那老外可以隨意以中國公民的名義進入中國市場、把他的冒名頂替的東西拿到市場上銷售。
譬如:在農業部的《2008年第三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中,“農基安證字(2008)第083號”證書是發給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的重組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表達的狂犬病毒G抗原的安全證書(有效期2009年2月24日—2014年2月24日);然而,在農業部的“進口安全證書審批表”中,同一個“農基安證字(2008)第083號”安全證書卻是發給孟山都公司的抗農達大豆MON89788(有效期2008年8月28日—2011年8月28日)。
注:孟山都轉基因大豆MON89788是其40-3-2的發展品種,其含有和抗耐的成分都是毒素農藥(同時可作為生物武器使用;檢疫部門則將其列為“疫情”化學藥品);在美國,40-3-2是批準為動物飼料而非人類食品使用的。
如此把同一個轉基因進口品種安全證書頒發給不同公司的“農基安證字”,目前發現的就已經有八個;而農業部該類證書頒發數量為79個,即“一書多發”的數量高達10%左右。詳見:
農業部將面對涉嫌偽造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質疑。
作者:楊芳洲,更新時間:2012-3-12。。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203/299670.html 。
本人感想:
中國法規規定:一個車牌一輛車,一個書號一本書、一個經營號一家公司,一本護照一個公民,……;若是一牌多車、一號多書、一批號多公司,或一個護照發給幾個公民,那么,就屬于偽造證書證件之類的嚴重犯法行為,必須依法辦事而予以取締和懲罰;而對頒發虛假證明者的知法犯法行為、則更是要嚴懲不怠、甚至應該予以判刑和關進監獄。
如今,農業部為轉基因推銷而搞了大約10%的“一書多發”的事情,足以說明那不是偶然錯誤而是有意識的或故意的行為。糧食食品是直接關系到全國人口安全的“民以食為天”的大事。如此為利坑民和弄虛作假的嚴重違法亂紀行為,為什么就沒人來依法辦事治理一下呢?為什么還讓他們借“兩會”之際、向全國民眾社會散布說他們是“嚴格管理”的謊言呢?
這讓我想到兩件轉基因作物事件:
前不久,金龍魚非法上市的真相敗露。于是,農業部為其轉基因原料補發了“安全證書”。可是,核對看,該證書跟對象產品完全不對號。譬如,該證書說是“巴西轉基因大豆”,可官方資料顯示巴西所種植的轉基因大豆跟那證書對象不對號,即該補發證書涉嫌偽造證明,為掩蓋真相和擺脫法律懲罰而搞營私舞弊、都已是公開搞的了。
還有,先玉335玉米被檢驗出轉基因成分,農業官員和該品種公司聯手耍賴不承認。該品種父親本為美國專利,但沒有美國批準用其專利制造的品種之商業化種植上市的記錄;其母本則是沒有可查的產權及產品批準商業化種植上市的記錄。如此,農業部門當初是如何批準先玉335玉米商業化種植和上市的、有什么安全檢驗數據證據?更還有,也沒看到先玉335玉米獲得衛生部許可的記錄,不知它是怎么上餐桌的。換句話說,從檢驗結果對比審批,先玉335玉米跟金龍魚一樣,也是涉嫌非法上市和審批偽造作弊。
按照農業部頒發的規定,轉基因品種批準都要經過部長辦公室。如此,農業部的部長們,對上述農業部頒發偽造轉基因安全證書的事情,難道就沒責任嗎?就不該向上級部門和向民眾社會做個公開檢討嗎?相關紀檢部門不該立即調查處理、給全國民眾做個交代嗎?媒體們就不該把這關系到全國民眾生命安全的事情如實地告訴本國民眾嗎?
如此管理狀態,中國的糧食供應和食品安全,還能有什么保障可言呢?兩會前,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不要把問題留給下一屆。但愿本屆負責官員能主動行動起來和兌現這主張,在治理轉基因食品作物的營私舞弊等非法活動方面、給民眾和上級做個依法嚴治的處理和公開交代,不要把如此嚴重問題留給下一屆。
推薦閱讀:
農業部將面對涉嫌偽造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質疑。
作者:楊芳洲,更新時間:2012-3-12。。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203/299670.html 。
附圖:農業部就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搞“一書多發”的部分記錄:
更多記錄,請見:
農業部將面對涉嫌偽造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質疑。2012-3-12。。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203/299670.html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