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費大幅增長為何不見軍力!
劉 鈞
軍費開支屬于納稅人的“錢”,軍費如何使用,納稅人有權知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軍費本身具有“神秘”色彩,“隱秘”性很強,相對于西方國家,中國公民很體貼政府,對國家大幅度增加軍費預算持積極態度,從不挑剔或指責,只是希望中國軍費預算增長的同時,軍事力量也應同步增長起來。
從去年開始,兩會上國內外媒體對中國大幅度增長軍費開支“窮追猛打”,包括美國和日本也特別“敏感”起來,呼吁中國在軍費支出問題上保持透明度。
至于美國和日本對中國大幅度增加軍費預算的敏感性,這種操心是可以理解的。美日身為亞太地區傳統軍事盟國,中國大幅度增長軍費預算,投入先進戰機生產和航母建設,勢必會打破亞太戰略平衡,美日不可能不憂慮起來,“中國威脅論”自然而然“渲染”出來。
事實上來說完全不是這回事。從今年兩會上獲悉,2012年中國的軍費開支上升到6700億人民幣(大約1064億美元),而美國的軍費預算是6139億美元,是中國的五到六倍,雖說與美國軍費預算相比相形見絀,中國的這點軍費實在是不足掛齒。
但是與30年前相比,中國的軍費開支還是有長足進展。30多年前,我們身為軍人,每月7元錢的津貼費照樣能出征殺敵,勇猛殺敵,保衛祖國安全,中國的軍隊還是能征善戰的。如今,中國的軍費開支自2006年以來翻了一倍多,異常的是,今年2012年美國國防部請求的6139億美元軍費已經比國會通過軍費預算減少了318億美元,美國在亞太的威懾力量并沒有隨著軍費開支的縮減而減小,反而對中國的威脅力量增強。而中國軍費預算連續保持11.2%的增長幅度,軍力并未隨軍費增長增強起來,反而出現有小國“蛇”吞“象”的跡象,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目前,中國在南海大部分島嶼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等國侵占,包括東海與日本釣魚島紛爭和油氣資源豐富的海域存在著爭議,并且與印度在藏南地區同樣存在領土爭議,還包括臺灣問題等因素,中國面臨喪失傳統領土面積的壓力增大。從只增長軍費開支而沒有實際強加威懾力量來看,是不是軍費開支養膩了安逸的軍人,還是指導思想出了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同樣,國內西藏與新疆出現不正常的因素增多,維穩壓力不減,從今年財政部公布的維穩費用連續三年超出軍費,也是不尋常的,大多與國家的政策或軍事戰略思想有關。
今天,美國一邊“渲染”中國威脅論,又一邊恥笑中國僅有14架空中加油飛機,海軍也只有一艘改建的二手裝備航母,證明美國對中國增長軍費開支有復雜的心理因素,不值得我們去關注。
事實上,中國有這么多的領土不完整,增大軍費開支,加大軍事硬件的建設是理所當然的。中國政府既然宣稱“中國有限的軍事力量是為了維護主權、保持社會穩定和確保領土完整。”中國就不能只停留在外交抗議聲之中,這樣就失去了增長軍費的意義。
筆者建議中國將退休軍人補貼從國防開支剝離出來,中國龐大的退休軍人補貼開支占用著軍費指標,而實際軍事裝備硬件的投入嚴重不足,反而給西方提供了不斷增幅軍費的口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