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3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參加山東團第五小組談論。小組會議召集人、煙臺市委書記張江汀開場白說:“王岐山副總理來聽取小組討論,與我們共商國是,我們感到非常高興,非常溫暖,備受鼓舞,深感振奮,我提議以熱烈的掌聲……”,話還沒說完,王岐山就幽默地說“這些話全是浪費時間的”。于是張江汀正式發言,講了17分鐘,重點講了煙臺經濟發展、保障民生方面的內容,最后兩分鐘談了具體的建議。輪到臨沂市委書記張少軍時,王岐山建議他不要再像張江汀那樣匯報當地的情況,“把你在代表團里、小組里已說過的話,不要因為我在這兒就再跟我說一遍”,“如果明天再有領導來,還得再說一遍”,“你最后的建議可以說,產值多少、變化啊都可以不要”。張少軍還是想“把臨沂的情況匯報匯報”,被王岐山勸住說“另外找時間”,或者把講話稿給他。http://news.163.com/12/0311/07/7SA4H2LG0001124J.html
這受到普遍的稱贊。王歧山所說“這些話全是浪費時間”,引起公眾的強烈共鳴。可見公眾對那些官話套話廢話早已經嘖有煩言。媒體的這篇報道正是體現了民眾的心聲。但細細考量,此中仍然有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會場上,甲代表可以打斷乙代表的發言嗎?沒有這個道理吧。甲代表還沒有開始發言,乙代表就說要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這又是什么道理?讀者認為報道中打斷了官話套話,打斷了浪費時間的話,也不過是用甲代表的官方套話打斷了乙代表的官話套話而已。用甲代表的浪費時間的話打斷了乙代表浪時間的話而已。媒體和公眾之所以認同這篇報道,骨子里仍然是承認人大代表中是有等級的,等級高的代表可以打斷等級低的代表的發言,而等級高的代表通常代表著正確的一方。可是,如果是反過來,等級低的人大代表的意見是正確的,他能夠打斷等級高的代表的發言嗎?以現行的、公認的規則,是不行的。所以本文說這篇報道仍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大家琢磨這件事,是不是這個理?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人大會議上,所有的代表也人人平等。黨內一律稱同志,在人大會議上一律稱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只有張代表、李代表、王代表的區別,沒有書記總理省長部長的區別。我的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就應該是這樣的。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張江汀的開場白說:“王岐山副總理來聽取小組討論,與我們共商國是,……”提到了“共商國是”一詞,這也不算新鮮,很多媒體也是這樣表述的。這體現出對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任務有很普遍的誤解。在人民代表大會上不應該是“共商國是”,“共商國是”那是政治協商會議的事,人民代表大會不是“共商”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召開人大會議是要讓代表們代表人民對政府工作進行審議,行使批評政府和監督政府權利的。代表們是審議者,政府官員是被審議者,使用“共商”一詞,不妥。
中國是一個具有漫長封建歷史的國家。近百年來民主進程跌跌撞撞走得不很順暢。晚清政府對“預備立憲”開出的時間是12年。可是沒有來得及“立憲”,清政府就壽終正寢了。五四運動響亮地呼喚“德先生”和“賽先生”,這呼聲一直延續到今天。孫中山先生曾說,實現共和以后還不能馬上實行憲政,而是先要實行一段時間的訓政然后再實行憲政,因為中國民眾太缺乏民主的訓練了。曾經有人認為,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以后,中國就算是實現了共和。其實不然,袁世凱雖然失敗,北洋政府卻把中國拖入軍閥混戰幾十年,此間是說不上共和的。蔣介石自稱是孫中山的繼承者,卻把所謂的共和與民主搞得慘不忍睹。直到新中國成立,共和與民主才算走上正軌。但民主的進程走到今天仍然有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地方,仍然有跟不上歷史腳步的地方。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小官向大官“匯報”,大官代表隨意打斷小官代表的發言,官員在本應該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發言中使用絕大部分篇幅講自己領導下的成績,無官職的普通身份的人大代表,無成績可言,卻花大力氣稱贊《政府工作報告》起點很高,求真務實,有前瞻性,令人振奮,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等等。然后才說那么一點點“建議”。直接了當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審議”的,幾乎沒有。此中或隱或顯的,都能找到一個“幽靈”的影子,這種“幽靈”不是《共產黨宣言》中的那個幽靈,而是封建主義的幽靈。封建主義的幽靈不除,民主和法制就沒有希望。
近來有人屢屢提起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我們這些普通百姓難以想象政治體制應該如何進行改革。改革的目標和程序如何。但是,如果規范并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算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的話,我們倒是希望把這項任務列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首位。今年的人大會議馬上就要閉幕了,寫此文算是為大會建言。
2012年3月12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