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小官大貪”頻發(對話)
本報記者 王漢超
【對話人】
會內嘉賓 河南濮陽縣西辛莊村黨委書記 李連成代表
會外專家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許正中
在紀檢部門近年來查處的案件中,“小官大貪”現象令人觸目驚心。這一現象緣何出現,又如何查堵?本報記者采訪了人大代表和有關專家。
問:為什么一些職位不高的干部能貪污巨額公款?
李連成:關鍵是監督不夠。就農村而言,其實哪個村干部貪了,很多時候不是大家不知道,是大家拿他沒辦法。要是讓老百姓把能干事、作風正的村干部選出來,把只顧自己貪的干部選下去,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許正中:“小官”的職位雖低,但配置資源的數量并不少,參與決策和執行的機會也不少。制度設計對基層腐敗估計不足,群眾問責機制沒有形成。有貪的便利,卻缺乏有效的權力制約,小官也要把權力用到極致。
問:如何看待“小官大貪”?
李連成:村雖然小,村里事可是影響幾千口人的大事。數額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人心最重要。不廉政,村就不穩定。我們提倡干部要吃虧,啥叫吃虧?干部吃虧就是對群眾公平,公平是最大的道德,老百姓只求個公平。
許正中:“小官”腐敗危害不小。基層干部直接面對老百姓,貪腐直接侵犯群眾權益,直接敗壞政府形象。“小官”在市場中自由裁量權過大,極易影響市場并造成資源扭曲和市場秩序混亂。“小官”還處于決策體系的基礎環節,其腐敗易造成上傳信息失真,進而導致決策失誤。
問:如何遏制“小官大貪”現象多發?
李連成:想讓干部貪不了大家的錢,辦法很簡單,就是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我們村民選舉自己的理財小組管錢,干部自始至終就碰不到錢。年前村里賣1000 畝樹,招標村民全去,誰價高明擺出來;伐完樹量方,4個村民小組選代表各量一遍,清清楚楚。村里事是大家的事,錢是大家的錢,權力必須在大家手里。看著麻煩的其實不麻煩,看著慢的其實快,這是個辯證關系。
許正中: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不再是“全能”政府,公權力應當置于民眾的監督之中,行為邊界應該止于服務。無論是“小官”還是“大官”,都要樹立“授權有限”觀念,權非法授即為違法,矯正扭曲的官本位倫理,形成現代政府文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