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問題亂象
今年的兩會,我以為有些部委是很難向人民交待的,特別是外交部可能在重要報告和記者答問的場合會形成尷尬局面,反正我是為他們捏一把汗。但出乎我的意料,官員在總結外交部工作時不僅看上去精神煥發,還說話底氣十足,其中把維護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的成績放在講話的第一位加以肯定。
外交部的工作當然不止是維護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把這個問題放在工作的首位是對的,外交方面的事情很多,又錯綜復雜,十年來最為突出和棘手的問題就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不解決好領土糾紛,再好的外交工作也不值得總結。所以,把維護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擺在外交工作首位,工作總結中讓這個問題打頭陣,說明抓住了主要矛盾和核心問題。但是,我不同意說十年來很好地維護了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借用“喇叭”論,成績不靠大聲嚷嚷,要靠事實說話。
領土問題是國家尊嚴很重要的部分,以下著重討論領土問題。
現在中國所面臨的領土糾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而且凡屬領土糾紛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且繼續下去,有可能由糾紛釀成沖突問題。環顧世界各國,誰都沒有中國的領土糾紛問題多,這話實不為過。
中國和韓國有黃海島礁的糾紛,和日本有東海、釣魚島、沖之鳥島問題的糾紛,和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有南海的糾紛,和印度有藏南的糾紛,等等。雖然與俄羅斯大致劃定了界線,但也沒有根本性解決邊界問題,而且解決的那部分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并不是十年內解決的,二是解決的方法是中國吃了虧。
目今,在與周邊國家的邊界糾紛方面,有三個焦點回避不了,一個是東海及其釣魚島,一個是南海,一個是藏南。
釣魚島問題鄧公時代處理得不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爭議擱置了,而且沒有開發。這最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分析原因,一是中國在道義上始終給日本施加著壓力;二是鄧公一代領導人的影響力及其智慧讓日本不敢輕舉妄動;三是日本借用不到美國的力量;四是東海的海底資源尚在論證。但現在不同了,這四個條件都發生了變化。分敘如下:
一、日本在二戰道義上的理屈正在減弱,最近日本名古屋市長就否定南京大屠殺,首相也說南京大屠殺不是30萬,不能確定,其實就是否認,還有很大一部分日本人認為那不是侵略,是“東亞共榮”。這方面不全怪日本,中國自己也犯賤,幫日本減輕罪惡感,連學生課本中涉及抗日的內容都被刪除。根據這些年的發展趨勢看,日本的抵賴加上中國的淡化,日本侵華的罪惡感可能沿著“確鑿”-“淡化”-“疑問”-“抹殺”的路數走下去,最終讓日本成為一個沒有道義負擔的“正常國家”。
二、自進入后鄧公時代,不能否認,中國領導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大大下降,又由于國內問題叢生,疲于應付,一個維穩問題就焦慮了幾代人,自然對國際問題失去掌控。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得以從容施展小動作,步步緊逼中國的領土底線。
三、美國自從確認俄羅斯不再構成巨大威脅,且中東問題告一段落,把戰略重點轉移到亞太之后,日本政治嗅覺特別敏銳,戰略上完全形成一邊倒,借用美國與中國的矛盾對抗中國,狐假虎威攫取中國的利益。
四、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四周臨海,沒有戰略縱深,唯一的出路是擴大領海面積。日本領土狹長,呈南北走向,向東會碰到美國人,不敢;向北會碰到俄國人,也不敢;向南搞到了沖之鳥礁,以礁造島,獨創性到了極致;往西有中國廣闊的東海,正是其逞志的場所。而且中國的東海大陸架可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其他資源,又可以通過糾纏東海,打壓中國的戰略崛起。
中日之間的領土之爭范圍在東海,而標志性焦點是釣魚島。
從中日之間在釣魚島領土糾紛的現實情況看,中國手中握有充分的歷史和國際法依據證明釣魚島是中國的,日本只不過是無中生有,無理取鬧罷了。但是由于這些年來處置不當,在這個問題上搞得相當被動。日本人上了島,插了旗,立了碑,設了燈塔,它的議員去視察了,軍機在上空盤旋,漁監海上緊盯。現在又醞釀在釣魚島上要派自衛隊,公布所謂的日本島嶼命名。而反觀中國,過去還能去幾個保釣人士,現在什么人都不能上島了,靠近也不準,漁船不能在釣魚島周圍海面捕魚,調查船和海監船只能繞繞大圈,至于飛機根本就不能飛臨釣魚島上空。釣魚島問題本來不是什么問題,毋需爭議,由于日本的主動進攻和中國的被動退讓,現在主客完全易位了,在國際社會,甚至在國人心目中,一提到釣魚島就和領土爭議聯系起來。這次“兩會”,就有人提議案說要盡快開啟中日之間的釣魚島談判。這樣一來,仿佛釣魚島真的成了日本的領土,是中國要挑起糾紛。只要我們稍微回顧一下釣魚島問題的歷史,釣魚島就成了中國外交惹出來的一場大笑話。而且不僅是釣魚島,中國在自己的大陸架上勘探石油也遭到了日本的騷擾,日本的偵察機居然能在中國的鉆井平臺上空自由拍照、偵察。
再看中國南海的局勢。
中國擁有南海主權是歷史事實,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用九段線劃好領海范圍,相關國家如越南、菲律賓都承認過南海是中國的領海。但是最近十多年來,南海周邊國家對南海不斷提出主權要求。尤其是越南和菲律賓,它們在南海占據的海礁越來越多,大搞石油開發,尤其是越南,占了南海很多島礁,鉆探石油,在島上經營旅游,搞選舉,用種種辦法宣示所謂的主權,不僅如此,還得隴望蜀,對中國的西沙提出領土要求。針對南海不斷糜爛的局勢,這些年來,中國外交部基本上局限在抗議上,而且抗議的用語也是千篇一律,被國人嘲笑為“像在背書”,很難見到什么創新。據說,外交原則是所謂的“韜光養晦”。原外交學院院長吳健民對“韜光養晦”有精彩的注腳,不僅在國際問題上不露頭,而且在涉及自己領土問題上也要退縮,說什么“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坐下來談,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談判解決。”這樣的外交思路和方針無疑助長了南海周邊小國的囂張氣焰,導致了南海爭奪主權的加劇,目今的局面是,南海的島礁被瓜分殆盡,越南占領最多,其次是菲律賓;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大肆搶鉆石油、天燃氣資源,越南從南海鉆取的石油不僅自給,還賣給中國,其石油收入占其國民收入的60%以上;驅逐中國船只,包括中國的漁船和海監船;抱團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共同對付中國;引進第三方勢力,特別是美國勢力的介入,威脅中國對南海主權的維護。而中國外交似乎對南海主權無所作為,除了抗議還是抗議,也沒見坐下來談判解決了什么問題。事實上,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無所作為,步步退讓,甚至表態“中國并沒有聲索南海的全部主權”。這是不是為我們下一步外交退讓準備了基調呢?這種愚蠢的表態客觀上一定會刺激南海相關國家的聲索欲望,
至于在藏南問題上和印度的邊境糾紛,也沒見外交方面有何新的進展。現在的情況是,印度在中國的藏南地區大量移民,加緊軍事準備,而且間或對中國邊防軍進行騷擾。
面對周邊這樣的領土問題的亂象,外交部方面所謂的“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和尊嚴”之說,能讓人信服嗎?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