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本身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雷鋒形象究竟是怎樣的,雷鋒精神究竟是什么。
我們不需要真實嗎?那倒也不見得。我們首先應該知道,在一提雷鋒精神就可能被恥笑的一個特定階段,之所以要隆重地將雷鋒呼喚出來,我們是有所圖的。圖什么呢?我們需要一個鮮明、高大的形像來做為人們行為的楷模。你或許沒有必要一定這么高大,或許沒有必要天天如此,但是至少在社會需要你承擔責任,或者緊要關頭需要你做出奉獻的時候,你能夠高大這么一下子。即使雷鋒本人愛美、愛“潮”、愛炫軍功章,那也沒什么,那絲毫不會也不應當影響雷鋒的高大形像。我們必須把真實的雷鋒與形像的雷鋒分開。我們紀念的是真實的雷鋒,我們學習的是形像的雷鋒。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非得為了雷鋒本身是否有過在當初或今天看起來是缺點的東西而爭論不休,而只需要明白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雷鋒形像,而這個形像可以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為大多數人指明人生的比較正確的方向。
吹毛求疵是無良律師常用的手段,就像托爾斯泰在《復活》中描述的那個律師一樣,他讓自己的委托人贏得了巨額的財富,同時讓一個可憐的老太太破了產,而這巨額的財富又本應屬于那個老太太的。一個真實的人沒有缺點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愛美本來也算不上缺點的。拋出這些東西來,不僅不能詆毀雷鋒本人的人品,更不可能詆毀雷鋒形像。如果誰有不同意見,大可以站出來,公布一下自己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及住址,讓網友人肉一下,看看這些詆毀者究竟是怎樣高大的形像。
然而,有關人士也不要據此將雷鋒先生當作慈善大使去宣揚。雖然近來有關雷鋒的非議已經有些許動搖了雷鋒在我心目無比高大的形像,但我相信當初關于雷鋒事跡的報道還是真實的。我更相信雷鋒那篇日記是雷鋒真實思想的表現。“對同志要像春天一樣地溫暖,對工作要像夏天一樣地火熱,對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敵人要像嚴冬一樣地冷酷無情。”這幾句話對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大概再熟悉不過了。可現在竟已經很少有人提及。為什么呢?思來想去,原來問題出在最后一句。第一句若將“同志”必為“同事”,那就萬事大吉;第二句也沒有問題,你工作熱情越大,老板獲利越多;第三句,也可以解為以廠為家,利他主義或利老板主義,唯獨這個第四句,太不和諧。一切都是大局,一切都是維穩,怎么還能稱敵人?和平與發展已經成了時代主流,國際敵對勢力也早就成了我們的朋友,合作不僅有利于中國而且有利于全世界了,哪里還有什么敵人?所以雷鋒同事日記中的這第四句話,簡直是犯了政治錯誤一般。
不過,我依然忘不掉的毛澤東的那句評語,雷鋒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既然是共產主義,那就一定是與資本主義為敵的,或者反過來說,即使你要與資本主義和平共處,人家也是要與你為敵的,因為你要共人家的產!想到這里,我忽然覺得,雷鋒日記那四句話中似乎犯了政治錯誤的第四句,卻恰恰應當是精髓。正因為對待敵人需要像嚴冬一樣地冷酷無情,所以才需要更好地團結同志,更努力的工作,要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拋棄個人主義。
唉,人不服老不行啊。真地是老了,你看年輕人現在討論的雷鋒,那么分明是慈善大使么,與共產主義戰士何干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