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國務院法制辦就《糧食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改稿關鍵詞句大概是:“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糧食收購、儲存、加工、運輸、批發、零售等領域對社會開放,各類市場主體履行同等義務。”
2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發社論《改革有風險 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該文祭出鄧公的旗幟,說“發展起來的問題、公平正義的焦慮、路徑鎖定的憂嘆……在鄧小平南方談話20周年、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人們對改革的普遍關切,標注著30多年來以開放為先導的改革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人民日報》向來是黨刊的杰出代表,慣為黨的新路線和新方針鋪路搭橋,做輿論預熱和宣傳。但是這次的文章,將“改革”與“歷史方位”聯系起來,偏偏不提改什么、怎么改,文章內的“改革”到底是神馬,變成正月十五的燈謎,僅僅提供一個線索,那就是“方位”。真是奇怪的文章啊,元宵節不是早就過完了嗎?
該文刊出后,國內左翼人士一片嘩然,左右兩種勢力又開始爭論了,嘴架打得熱火朝天,煞是熱鬧。左翼人士稱,此次改革其實是圍繞三個字進行的,就是“市場化”,而“市場化”的真正臺詞是“私有化”。
有人揪出此次“改革”的相關背景,即“私有化三十六條”和“新私有化三十六條”,這才把21-23日的事情,“改革”的脈絡清晰地揭示出來。
有人認為,要加快推進改革進程,把能源、信息、金融、公用事業、糧食等以往由大型國企把持的領域向“社會”開放,也就是向資本市場全面開放,采取市場定價的辦法(市場化),而非由國家統一調控的方法,把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要地,全面兌換成各種資本(私有化)。此前,就有人用聯通“壟斷”為由,做了一個小型軍演,那次反對的人不多,所以這次,要發動大規模實戰了。
直至月底,“改革事件”余波未息。2月28日,《華爾街日報》刊發文章,回應《人民日報》改革論,題為《中國準備好發動改革閃電戰了嗎?》,擔心“這只是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行動”,擔心中國領導人“缺乏力排眾議推行改革的政治意愿”。
好吧,我們現在假定,發愿“力排眾議”進行“改革”的仁人志士們的主張,最終實行,假如這樣的改革勝利實現了,以后中國人要過神馬日子?
無獨有偶,也是2月,日本新聞報道說,5年中有712個日本人活活餓死家中。
好吧,我們承認,市場定價機制是個好東西,這樣才會有10塊錢一斤的大蒜和綠豆,2塊錢一斤的土豆,炒作資本可以把鐵路、教育、電信、醫療、汽油、天然氣、電力、自來水、交通、糧食、人民幣都炒得“瘋狂”起來。你可以不吃大蒜,但我不信你不吃糧食不喝水不用電不用天然氣不搭公交車!基本資源價格年年漲價,我就不信你活得起!
打著經濟改革的旗幟,在市場化的掩護下,私有化進程不斷推進,住房、醫療、教育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新三座大山;現在,更多亞歷山大同志到中國來進行友好訪問,妄圖用“市場”和“法制”兩把利劍把中國人民“零落成泥碾做塵”,呼吁“改革”的聲音繞梁三日,流芳百世。如今陷入危機無法自拔的美國和歐盟,就是推行全面市場化“改革”后中國前途的縮影。一切都私有了,中國人就沒有活路了。
是的,當我們口袋里的錢被掏光以后,我們就會就像那些可恥的日本人一樣,就業機會日漸減少,沒有工作就沒法活,買不起糧食,付不起水電費,搭不起公交車,連打個電話求救都不可能,只能躺在家里的床上,靜悄悄地餓死,沒有任何人知道。
那時,中國的歷史將倒退回1840-1948年,中國人民需要再用100時間建立一座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正面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釬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