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第一次看到“寧要微詞,不要危機”,我立馬就想到文字結構相同詞義相反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這句話。按草根的理解,“寧要微詞,不要危機”說白了就是“寧要資本主義的草,不要社會主義的苗”。因為這班人曾經嘰笑過“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如果直接把這句話反過來說,他們怕嘰笑別人的人成了被別人嘰笑,所以才改頭換面搞出個“寧要微詞,不要危機”來。我的理解若引起人民日報喊冤,那就當我沒說,堂堂的黨中央機關報,這點面子還是要給才行的。
好了,那就只說這句話的本義,改革這個詞的具體含意,因本人文化有限,唯恐理解偏了,只好請教網上。百度百科說:改革就是“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定義: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組織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較于革命是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 通常一個改革是否能成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若成功可讓該國走向穩定局勢,若失敗可能遭致內亂或沖突。按此解釋,改革既然是“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應該是不改革才有危機,因為存在不合理;改革了,事物更加合理完善了,微詞從何而來?如果不改革沒有微詞,你硬要改出個微詞來,那你不是唯恐天下不亂,想變改革為”革命“嗎?
再從溫總視察廣東省時說的”永不停頓地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這句話來理解“寧要微詞,不要危機”。改革有微詞也要改,永不停頓的改,那不是微詞越積越多,微詞成了危機,寧要微詞成了寧要危機了嗎?
再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的“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來理解“寧要微詞,不要危機”這句話。改革開放沒經驗,就像一個人要趟水過河,但不知河水的深淺,只好謹慎的摸著石頭邊探深淺一步一步的過。一個過河的領頭人,摸著石頭帶領群眾一起過,你摸著石頭前面水淺往前走,沒有危險,群眾決無微詞,你摸著石頭前面水深也要往前走有危險,群眾有微詞,如果你要了微詞,改個水淺的地方過,那是對的,群眾也就沒微詞了。但人民日報的“寧要微詞”的要微詞,是把微詞要了放進包里不理採,冒著生命危險繼續往前走。這又不是“寧要微詞,不要危機”,而是寧要危機,不要微詞了。
本人理解“寧要微詞,不要危機”這句話,就是要我干我的,你說你的,把群眾意見當耳邊風。一個政權如果真的這樣,那么這個政權的首領又只好像封建社會的皇帝那樣稱“寡人”了。這更是包藏禍心!
所以,“寧要微詞,不要危機”這句話無論如何理解都是石頭掉進糞坑里,卜通!卜通!!
人民日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像這種笑話百出的語言竟出現在這種莊嚴報紙上,難道報社社長是花錢買來的?這樣丟黨中央臉的事難道不問責?這種沒瓶子喝水的社長還不該撤職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