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背后
——兼評寧夏衛視“首席評論”演出的一場鬧劇
文 老查
前幾天,看到深圳電視臺一則新聞:深圳出現月薪18000元的高級保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30多年前看過的一部日本電影《華麗的家族》里的一個人物:高須相子,順著這個思路,把這部電影拿出來又重新看了,恰逢最近的一些新聞,頓覺有一種沖動,要把這種沖動寫出來,這就有了這篇小文。
2012年2月28日,在北京世界銀行的發布會上,發生了獨立學者杜建國“鬧場”的事件,一時間,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然而我們的主流媒體卻表現得相當克制,幾乎集體失聲,不過終究還是按捺不住,一些主流媒體開始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發聲了,不外乎是諸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良藥苦口利于病”之類的,很顯然,主流媒體認為世界銀行的報告是“良藥”,不過總體上說還是比較低調,沒有過分張揚,但就在此時,網絡上熱傳的寧夏衛視的一檔視頻“首席評論”(“鬧場學者”來了 120301)卻高調登場,上演了一出精心策劃地針對獨立學者杜建國的三比一的“群毆”(在優酷網可以搜到這段視頻),當時看到這段視頻,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憤怒:媒體怎么能這樣對待一位年輕的學者,是不是太惡劣了?不由的聯想到2008年的一期鳳凰衛視關于在汶川地震中撇下學生只身逃跑的范跑跑(范美忠)現象的pk,(“一虎一席談”),當時沒有經驗的學者郭松民被圍剿,代表正義、道德的郭松民成了“郭跳跳”(正義、道德成了跳梁小丑),而代表資產階級人生觀的自私自利的另一方卻在約一個小時的節目里占盡了便宜、出盡了風頭。不過這次的寧夏衛視的表演比起三年多前的鳳凰衛視的不顯山不露水相比,卻要稚嫩得多:明顯的三比一、有備而來、偏袒、偷襲,把不良媒體的丑惡面目暴露無遺,成為了難得的反面教員,讓今天更多的還懵懂的人們看清了今日中國主流媒體的真面目,在這里我們似乎看到了CNN、BBC的影子,他們在2008年報道中國藏獨分子的表演:移花接木、無中生有等劣跡我們今天還記憶猶新。
寧夏衛視的首席評論的拙劣表演在此不贅述,有心的網友上網自己去搜,自己去看,自己去判斷。我們且來看看,節目中的主角,一號人物:楊盛昱,祖籍中國湖南,出生于臺灣,在臺灣長大,曾在美國舊金山留學,現取得美國國籍,擁有香港身份證。曾任美國舊金山太平洋電視公司總裁助理兼節目部經理,在美國舊金山的KPST電視臺工作十幾年之久并擔任總裁,以上內容來自百度;二號人物:吳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博士。1997年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先后任職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技術經濟研究部、辦公廳和金融研究所。吳慶博士在辦公廳期間,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魯志強副主任(副部長)秘書;2001-2004年博士期間,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教授。2005年-2006年9月,吳慶博士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做訪問學者。以上內容來自百度,另外在節目中還介紹到自己來自“天則”所,“天則”所可能有的網友不知道,但是,一提到其所長茅于軾,恐怕就有如雷貫耳之感了吧。三號人物:情報媛,最后出場的那位女將,我看就無需去查了吧,她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被資本驅使的情報員(一名馬仔)而已。
至此,我們已經看清了,在我們社會主義的中國,有一幫什么樣的勢力了吧,資本控制下的媒體、學者、專家,甚至馬仔,應有盡有,當然還有在這期節目中沒有出現的資本控制下的官員,否則,僅憑他們的能力,也造就不了佐利克來中國做研究報告開發布會這樣的大事。
最后,我們再回到我開始提到的一部三十多年前的日本老電影《華麗的家族》,我勸大家抽空去看看,時間雖然長了點,一共有三個多小時,但是我們在看看其中的人物:萬表大介、高須相子、美馬中、綿貫專務、大藏大臣等等資本的工具,在我們今天的中國還少嗎?“華麗的背后,有你死我活的斗爭”。
看來,在當今的中國,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貪婪的資本集團在中國已經有了他們的代理人,他們注定要在2012年的中國搞出點什么動靜,他們已經吹響了將中國私有化的集結號,善良的人們切不可低估了他們惡行的影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