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3日下午做客中央臺直播間,暢談“江蘇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 中廣網2012年3月3日)。
江蘇的成績有目共睹,江蘇的發展世人囑目。2011年,江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人均GDP突破6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148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突破2.6萬元和1萬元。GDP總量已超3萬億元,在全國僅次于廣東、排名第二。蘇南地區像蘇州人均GDP達1.5萬美元,昆山超過3萬美元,與香港相當。
江蘇發展的好、江蘇發展的快、江蘇的財政是實的、江蘇的企業科技含量高、江蘇是人杰地靈的寶地、江蘇的領導是務實而又開明的……
提到江蘇,在國人眼中就是一個富饒、富有活力的地方,家家住別墅、家家有汽車、江蘇企業多如牛毛、江蘇遍地黃金,然后事實并非如此。驕人的成績面前,江蘇的省委書記并無任何驕傲自滿情緒,其清醒地意識到,只有全面均衡發展,才是全省人民真正的幸福。
中央臺的直播面向全國,在一般人看來,是應該大秀特秀成績的時候,事實上,江蘇也有秀不完的成績,而江蘇省委書記直面問題難能可貴。“江蘇的發展還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不少方面還需要做出艱苦的努力。因此江蘇也主動提出一定要保持憂患意識,堅持埋頭苦干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現代化建設。”
尤其是面對蘇北如何縮小和蘇南差距這一問題時,羅志軍表示,現在江蘇省委省政府非常關注如何縮小蘇南蘇北差距的問題,可能兩會之后全省的第一個會就是關于加快蘇北發展的。羅志軍說,我們仍然要把最短的這一塊、最缺的這一塊補長、補齊,使全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搞社會主義現代化最核心的一個指標。
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于構成木桶的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能裝更多的水,就要設法改變這塊木板的現狀,這就是管理學中有名的“木桶理論”。
其實江蘇的蘇北一直是江蘇的短塊,作為一省領導,不回避問題,主動找出“短木板”,敢于揭短,揭短的目的是為了補短。曾記起2011年9月20日《光明日報》的報道,江蘇的省委書記住農民家、吃農家飯、干農村活、不帶秘書、不要陪同,相信羅志軍這樣的做法,應該也是緣于同樣的道理,不回避問題,真正找出問題,切實解決問題。而讓人感動的是羅志軍意真情切的樸實感受:來到群眾中,感到特別踏實;和百姓在一起,過得特別充實;與人民同甘苦,心情特別舒暢。
一切發展為了人民,依然是羅志軍2012年的最大愿望,“就是通過全省上下共同的努力,江蘇實施八項工程,推進‘兩個率先’,能夠取得新的成效。老百姓能夠生活得更加幸福,對黨和政府的工作更加滿意,這就是我的愿望。”相信江蘇在這位務實書記為班長的帶領下,一定能完成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目標。
作者:黃國勝,籍貫江蘇,生于70年代,做過記者,寫過內參,當過主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