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利克同志是世界銀行行長,美國人,五十多歲了,馬下到六十了。曾多次來華,造了中國“利益攸關方”這個詞組。五年前到四川成都,手抱熊貓,形象頗好。2012年春,為了幫助中國的改革大業,受美國共和黨和美國民主黨的派遣,不遠萬里,又一次來到中國。偕同來的是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著的報告《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這是指導中國未來發展的總方針。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深陷危機的泥淖,華爾街99﹪的人與1﹪的人奮戰,歐洲也是一片混亂的景象。而恰恰這個時候,佐利克同志來了,為了中國的改革大業來了。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置自家危機于不顧,把中國人民的改革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
可惜的是,一個叫杜建國的山東小子不識好歹,在28日的記者招待會,很不給佐利克面子,抗議者道:“銀行不能私有化,國企不能私有化,華爾街都是騙子,世行報告是毒藥。”這還不算,他還散發一份傳單——《世界銀行,帶上你的毒藥滾回美國去》。接著,在中國的土地上,在首都北京,就有美國保安把他請了出去。美國保安五大三粗,把個小杜倚靠于墻上,苦苦哀求:小祖宗,您小點聲,好不好?我們還要吃飯哪!
天氣似乎越來越冷了,雖然明明節令上春天已經來臨。一段時間來,若問最火的一個詞是什么,恐怕非“改革”莫屬了;雖則三十年來就沒有熄滅過。改革,改革,誰改誰革?改革也是一場革命,誰革命?革誰命?看看一些報道的標題,充滿血腥,令人怵目驚心:深圳特區報標題《改革,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南方都市報標題《再殺出一條血路》;南方日報標題《深化改革仍須殺出一條血路》;時代周報標題《廣東,殺出一條血路》。就在2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由45個部門參加的會議,把目標鎖定在了僅剩的123家大型國有企業50萬億經營性資產以及金融業100萬億金融資產上,包括鐵路、電訊、銀行、教育、水利、電力等。而同時,人民日報用“寧要……不要”造了一個句子,《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使得該句式成為當下最火的一個句式。
山城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薄熙來。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打黑,轟轟烈烈;抓民生促發展,有聲有色;“宜居重慶”、“暢通重慶”、“平安重慶”、“森林重慶”、“健康重慶”五個重慶建設,得民心順民意。但是,重慶、薄熙來卻屢遭詬病,借王立軍事件,國內外又掀起了妖魔化的歪風惡浪。用一位網友的話說:王提督的人是什么樣的,是“英雄”,是“酷吏”,還是“病患”,有沒有“經濟問題”,咱不知道,但咱知道的是,他打黑了,是從上往下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這就夠了。魯迅先生也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而后不久,廣東封疆大吏步重慶后塵也高調打黑,我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不怕被說成“運動式”嗎?奇怪的是,南方報系鴉雀無聲,一片死寂。——奶奶的,打黑也雙重標準呀!
十八大就要來了,中國向何處去?此刻我想到的是毛主席臨終的交代:“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么辦,只有天知道。”
題目是《互不相干二三事》,一路下來,兩點合一線,碎片拼成圖,我分明看到了里應外合的齷齪勾當,國際資本的猙獰面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