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造假門”:“公知”丟了良知
徐吉軍
公知已倒,草根當立。歲在壬辰,天下大吉。
在韓寒“造假門”事件中,眾多質疑派學者網友通過各種證據不斷逼近韓寒造假的真相,挺韓派公知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只剩下幾個嘴硬的公知還在堅持荒謬的邏輯:即使韓寒是假的又怎么樣呢,這是個包裝策劃的年代,我仍然理解韓寒,支持韓寒。
一、 公知已被雨打風吹去
所謂公知,即公共知識分子,是南方系媒體于2004年打造的一個傳媒概念,試圖通過包裝一部分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來引導輿論,影響某些重大事件的輿論走向。按照南方系對公知的包裝性定義,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公知,需要具備三個要素:具備超出公眾的知識;勇于參與公共事務;敢于批判和擔當。很遺憾,經過八年的歲月磨礪,曾經引領風騷的公知皆被雨打風吹去,南方系媒體自己公開承認:“公知”已經和“磚家”“叫獸”一樣,是罵人的詞了。
二、 媒體和公知上演了反智大戲
多年來,南方系媒體以及眾多公知對韓寒不讀書卻超越大師的包裝吹捧,塑造了一個虛假的不存在的“天才”形象,對中國社會和青少年成長產生了十分惡劣的負面誤導。
隨著韓寒“造假門”事件中質疑派證據鏈的日趨完整并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韓寒“天才”頭上的魔法光環被戳穿,公眾眼里的白天鵝回歸為癩蛤蟆。那些力挺韓寒的公知和媒體,一貫以追求真相自居,曾厚顏宣稱“用謠言倒逼真相”,而今卻無視公眾公認的常識,試圖以自己的詭辯式邏輯以及媒體霸權捍衛韓寒的“假相”。這些媒體和公知無視天涯雜談和凱迪貓眼看人網站的網友們列出的不計其數質疑證據,仍然堅持力挺韓寒,這不是“反智”是什么呢?
三、 公知為什么吹捧韓寒
公知一直鼓吹反對個人崇拜,卻又希望粉絲們崇拜自己,當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讓更多的人崇拜時,他們就集體崇拜粉絲最多的韓寒了。許多公知面對公眾傲然挺立,轉身面對韓寒這尊木偶神像時卻極盡諂媚之能事。網上有個“公知母知愛韓寒言論集”的帖子,里面公知吹捧韓寒的話加起來有兩萬多字……看了之后令人作嘔。
南方系媒體瘋狂吹捧韓寒,給了韓寒一系列稱號:“公民韓寒”、“當代魯迅”、“民主代表”、“意見領袖”。在南方系眼里韓寒只有一個缺點,就是那高掛紅燈的七門功課,即使是在他最得意的時候,其學術知識亦毫無提高,常常自夸“七門功課亮紅燈,照亮我的前程”。這種唯利是圖的傳媒操弄,以“反智主義”污染了至少三個領域:文學領域、教育領域、網絡領域,這三個領域有中國最大的青少年群體。這個巨大的造假騙局,害人無數。
人們忍不住會問,公知為什么爭相去捧韓寒的臭腳?因為公知需要有個盟主,如同陳近南遇到了蓋世奇才韋小寶,把成就大事的希望寄托在這個妓院小混混身上。遺憾的是,韓寒不具備韋小寶超出常人的應變能力,也不具備韋小寶善于學習深諳世事的能力。相比韋小寶,韓寒差距之大,只能說是遙不可及,所以韋小寶能夠為康熙找到八部四十二章經,而韓寒卻只能讓一批公知集體掛在了自己的歪脖子樹上。韋小寶說:“奴才對皇上是忠,對朋友是義,對母親是孝,對妻子是愛……”,韓寒卻是以女兒賭咒發毒誓、坐看公知粉絲為之奮戰絕不出頭的角色。公知把韓寒當成了韋小寶,以為是光輝前程的唯一希望,但韓寒卻比不上韋小寶的萬分之一,最終把公知集體坑殺了。
四、 公知丟掉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風骨傳承
近現代史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演變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分野。五四運動之前,讀書人以中國傳統圣人之道為最高道德追求,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五四運動后德先生和賽先生來到中國,自此后為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強大,德先生賽先生在實踐中成為救國存亡的兩大理念,至今持續百年。
百年間,中國知識界不論在社會科學領域還是自然科學領域,都銳意進取,為國家民族的強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獨立和強大,是知識分子和工農勞動者共同奮斗的成果。但令人遺憾的是,近年在中國社會問題的探索爭論領域,許多以公知自居的知識分子,不僅丟掉了賽先生的科學精神,也丟掉了德先生的民主精神。公知丟掉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風骨傳承,只留下了執著的毫不動搖的“普世價值”,這種狀態,已經近乎于魔障。
公知基本不認識賽先生為何人何物,在解讀某些中國問題的時候,缺乏科學的態度,無視科學的規律,更加欠缺科學的邏輯。公知的影響力的建立,主要基于批評政府批評體制等泛批判行為;公知影響力的消退,主要因為對美國西方和普世價值的泛追捧行為;總結公知言行,基本可以歸為:凡是中國的都要批判;凡是西方的都要追捧。這種單一的直線型的思維邏輯,讓具備了相當知識和思維能力的公眾理所當然的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公知試圖以批判的姿態贏得公眾認同從而可以販賣私貨,被公眾看穿之后理所當然的棄之如敝履,連私貨也被扔到了溝里。顯然,在公眾掌握了辨偽能力的年代,公知虛偽的表演贏不來票房。
公知面對德先生,是典型的葉公好龍,龍來了,他們逃了。面對公眾逐漸學會在許多事件中獨立思考他們就開始諷刺公眾愚昧,反對給公眾更多的表達訴求的權利,徹底的背叛了德先生的精神。這就是公知面對民眾的心態,當民眾無條件信服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希望民主,當民眾不再信任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反對民主了。
公知拋棄了德先生和賽先生,其結果就是公知牌坊的倒塌。這個牌坊的倒塌,讓許多曾經信任公知的民眾終于覺醒:“哪里有什么公知,都是為了賺點鈔票而已”。
五、 公知丟了良知
為什么這些自詡博古通今、不受知識領域限制且號稱為公共利益代言的公知,會被民眾如此迅速的看穿嘴臉最終厭惡乃至拋棄?觀八年公知之奮斗史及韓寒“造假門”事件中公知的群體表演,總結一個特點:公知,丟了良知。
大儒王陽明一生講良知論良知,所謂良知就是性善之性,是天道,讀書人要破心中賊,致良知,成為道德圣人。王陽明臨終時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許多公知,為人師表,在引領公眾和指導青年人生的時候,忘了本心要正大要光明,破不去心中的“賊”,所以終究也成不了道德圣人。在公知嘴里,只有一個危機重重千瘡百孔的中國,只有一個愚昧不可救藥的民族。這樣的公知,去引導公眾,去指導青年,簡直是夜里戴著墨鏡給人帶路。亞里士多德說,你不是因為是好人,才去做好事,而是因為你一直在做好事,你才是一個好人。公知一言一行不去引導社會整體氛圍積極進取而是讓公眾情緒變得垂頭喪氣憤懣不平,那么無論怎么為自己辯解,恐怕也不能稱之為善良和善意。
曾經有公知說:“中國人口這么多,像棉田里的蚜蟲,像垃圾堆上的蒼蠅,像污水坑中的蚊子,是最小最沒有抵抗力的、也是繁殖最快的種群。在數千年的歷史里,它不斷地繁衍,遭受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人口的毀滅,仍自立于世。”這樣近乎于孽畜的公知,公眾如何對其羞辱都不過分。
六、 草根啟蒙公知
面對公眾,公知一直試圖以自己擁有的知識去扮演啟蒙者。事實上,互聯網時代,在常識面前,公知的知識不占優勢,一個搜索可抵十萬公知;在公眾集體思考的時候,公知的邏輯也沒有優勢,一個個詭辯都只能變成掩飾。許多試圖成為公知的知識分子,根本不具備公知所需要的素質,因為他們無法真正與公眾融合從而無法代表公眾。公知最大的特點就是高高在上的姿態、傲立雞群的身段、一塵不染的嘴臉、言必稱國民劣根性、看下里巴人為愚昧暴民,這樣的知識分子還妄想代表公共利益,只能說是癡人說夢,中了移魂大法。事實上,公知宣稱為公共利益代言,實際上卻是為了一己私利,欺騙公眾還要公眾崇拜。
近幾年,中國互聯網陷入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的汪洋大海,公知推波助瀾功不可沒,成為制造、傳播負面情緒的重要推手。隨著微博興起,公知利用微博易傳播的特點,以批判現實為手段,在幾次重大社會事件中影響了的社會輿論。但成也微博、敗也微博,由于微博的即時傳播特點,公知在知識結構、道德理念、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局限和偏執,被公眾逐漸看清。
隨著公眾不再盲目相信公知的判斷,開始進行甄別,逐漸有了質疑,到韓寒“造假門”終于全面爆發。在韓寒“造假門”事件中,中國公眾集體發起了一場民眾大覺醒運動,方舟子和“有良知的學者”以及不計其數的草根力量向韓氏騙局發起了尋找真相之戰,最終成功揭開騙局的烏龜蓋子,撕下了騙子虛偽的面具。韓寒“造假門”事件中,公知全面潰敗的原因在于道德虛偽,不懂常識,不講邏輯。眾多網友通過自己的分析判斷,從開始的文字考據到最后被網友發現的韓寒代筆錄音的鐵證,將那群自以為是的公知狠狠地打落塵埃。有網友奚落公知說,因為有公知,才有我們這樣的新青年,因為有你們,才有我們。
七、 粉絲應該學會思考
某粉絲最多的公知曾在采訪中論自己的粉絲:“不管我說什么,都是我的粉絲。甚至有的粉絲又很弱智,哪怕是法律判決了我是什么,他還一樣覺得我照樣是個好男兒。……坦白說我覺得粉絲是一個越來越傻的群體。 ”
看,公知需要的粉絲是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只有不會思考才能做粉絲,而做了公知的粉絲,卻是公知眼里的“越來越傻的群體”。這就是公知虛偽的嘴臉,一方面聲稱為公共利益代言,嘴里冒著各種“民主”“自由”之類時尚的詞匯,另一方面,唯恐公眾具備自己的思維能力,不再迷戀自己。這是什么樣的一種卑劣心理?
韓寒“造假門”終于真相大白,在文末,筆者特別向在韓寒“造假門”事件中無數為了追求真相捍衛正義不斷尋找證據的網友致敬!愿我們在未來的歲月里繼續去偽存真,激濁揚清,共同捍衛一個真實的世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