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發怒”了》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由此人們已知,齊白石生前已經是名貫中西、譽滿全球的世界級文化名人。對于這樣一位中國畫藝術大師的作品,人們自然萬分珍惜,收藏家們便紛紛以收藏齊白石的字畫為榮。收藏名人字畫的目的,在于讓珍貴作品千古留芳。
昨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是齊白石的一幅《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居然以425,500,000元成交,獲得了中國藝術品全球高價第二的價值。當時我在想,齊白石在九泉之下,聽到這條消息不知是喜還是怒?如果用現代中國人的眼光來講,肯定是喜。如果從藝術家的角度來看,必然會發怒。因為藝術家的作品是以作品藝術性論優劣,而不是以金錢排高低。如果藝術作品與金錢掛上了鉤,藝術家的“名”就變成了“錢”, 藝術家的身上就會散發“銅臭味”; 藝術品也就變成了“商品”,變成了惟利是圖者手中的籌碼;“無價之寶”的珍品也變成了抬高“有錢人”身價的“墊腳石”。齊白石曾以“湘上老農”、“三百石印富翁”為字號,可見他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億萬“富翁”。他死后56年,人們硬把“億萬富翁”的帽子往他頭上扣,把“人民藝術家”稱號改成了“億萬資產家”。 齊白石的聲譽變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成了為他人作嫁的衣裳,他能不發怒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