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讀懂“寧要。。。 不要” 評論中的詭秘?
龍年開春,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寧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機》文章中,既創造了“寧要。。。 不要”,又創造了“微詞”、“流言”等等特定的改革“暗語”。
說是暗語,是因為,對于大多數百姓來說,不但不知此篇評論中創造的“微詞”、“流言”究竟是何意?而且對于評論中所指責的“挑剔目光”、“優勢話語權阻礙改革”、“既得利益者”、“不穩定幻象”、“轉型期陷阱”、“警惕短期行為”、“局部利益左右”改革等等也不知是劍指何方、何人?
哪些言論屬于“微詞”,值得讓“至死方休”們“寧要微詞”,也要堅持改革不動搖?又是“哪些群體”對待改革存在的“微詞”,不值得改革頂層設計者們不屑一顧?
“既得利益者”是誰?
是指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權力讓親屬子女帶頭先富或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年薪百萬、千萬的權勢們嗎?是進入人代表會中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先富代表們嗎?
如果是改革的是這些人,縮小貧富差距,那真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必然會受到最廣大的人民大眾熱烈歡迎和支持,不過從《寧要。。。不要。。。》評論中所指責的“烏托邦思維苛求改革”字面上揣測,好象又不是針對權勢和先富們的。因為,改革三十多年始終堅持批判不動搖的就是百姓曾經享受的經濟平等、政治平等的“烏托邦”公有制度,顯然不會把改革貧富兩極分化放在高層改革的重要設計中。
“不穩定幻象”又指的是什么?拆遷自焚是“不穩定幻象”?幾千萬退休工人要求取消退休雙軌是“不穩定幻象”?反對貪污腐敗是“不穩定幻象”?幾千萬留守兒童是“不穩定幻象”?反對分配不公是“不穩定幻象”?反對私有化是“不穩定幻象”?企業工人在資本家殘酷壓迫下甚至被逼迫跳樓是“不穩定幻象”?分配不公導致廣大民眾的心理失衡所產生極大的怨氣是“不穩定幻象”?
如果頂層改革設計大師們把這些統統看作僅僅是“不穩定幻象”,那就難怪屢屢出現欠薪的黑心老板;難怪屢屢出現工人跳樓;難怪屢屢出現拆遷自焚;難怪貪污腐敗越反越腐敗;難怪貧富兩極分化越來越大;難怪屢屢出現上訪被精神病、被關押、被跨省;難怪國有資產被賤賣;難怪國有公司老板家中被偷竊五百萬之前仍然是最廉潔的好官了。。。。。。原來在改革頂層設計者看來,或許這些統統是“幻象”,是“流言”、是“微詞”;如果有誰意圖解決這些“不穩定幻象”,就會“局部利益左右發展方向”,就會“消極懈怠延誤改革時機”,就是需要“時刻警惕的短期行為”。
縱觀《寧要。。。不要。。。》評論,就象揚子榮進入威虎山與土匪對話,滿篇文字充滿了詭秘,讓百姓讀了如墮入云霧中不知所云。
共產黨是一個光明正大的政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共產黨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最廣大的人民大眾謀取利益。在過去,
人民日報的任何報導或評論,在百姓的心中歷來是代表共產黨的聲音,代表共產黨贊成什么,反對什么的堅定態度。
而凡是看了《寧要。。。不要。。。》評論的人,誰能解說一下《寧要。。。不要。。。》評論究竟想反對什么,又贊成什么?
寧要。。。 不要” 評論的結尾部分的“‘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寬廣視野,以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中的“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又是什么?
“無私”不是已經被市場經濟叢林法則早已否定了嗎,改革三十多年來,改革精英們最忌諱的就是計劃經濟時代提倡的“無私”。“無私”一向被認為是極左,是烏托邦,是違背人性,改革大師們今天怎么又突然冒出“無私”的對待改革了,讓人讀了怎么不感到十分的詭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