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河源啟一郎騎車到武漢自行車失竊了,他的朋友到網上發微博求助,很快得到5萬博友響應,甚至有人將之提升到捍衛城市尊嚴的高度。于是“整個城市都在為(他)尋找自行車”,武漢警方也迅速投入警力破案,最終自行車失而復得……
在社會道德淪落得讓人痛心疾首丟失自行車一件是家常便飯的今天,河源失竊的這輛自行車能讓人看到“丟車事小,丟人事大”的問題,引發種種反思,也算是一種警醒。[山右京客]在他的《“日本人武漢丟車”背后我們看到了什么?》帖中,提出“無論對任何人,對任何事物,都不可偏袒任何一方,這樣的社會才公平,人們才活得有尊嚴和幸?!钡纫娊?,也說得比較客觀。
可是,卻見心術不正的[金陵客]在帖后跟了幾個陰陽怪氣的帖,如:看到這個新聞,大家應該理解為什么有錢有能力的人要移民了吧,在中國,外國人向來是一等人,就像毛時代的友誼商店,狗能進,華人不能進。。。。[ 金陵客 2012-02-22 13:36:23 ]
既然他提到毛時代,不妨給他講一個毛時代“涉外”的故事讓他看看那時候“在中國,外國人向來是一等人”。
說的是1972年毛主席會見了齊奧塞斯庫及夫人,周總理先后7次跟齊奧塞斯庫等羅馬尼亞代表團進行了會談。期間,羅馬尼亞方面向中方表示,羅馬尼亞人民對于中國懷有友好感情,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想到中國來看一看、走一走的愿望, 周恩來總理當即回答,我們非常感謝羅馬尼亞人民的這種友情,歡迎羅馬尼亞人民來中國旅游。羅馬尼亞隨團記者當天就把這一消息發回國內,之后3天內,竟有上萬人向各地旅游機構報名登記去中國旅游,至于向羅馬尼亞大使館致電去函咨詢赴華旅游事宜的,就更多了。
1972年秋,一支由17人組成的羅馬尼亞私人旅游團悄然來到中國首都北京,進行為期7 天的旅游。前6天中,羅馬尼亞游客在中國接待小組的陪同下,參觀了故宮、頤和園、天壇、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十三陵、八達嶺長城等著名景點,晚上還觀看了當時風靡全國的革命樣板戲和雜技。由于這是一支私人性質的旅游團,所以中國方面沒有其他官員出面會見。根據約定,外國游客在中國的所有住宿、飲食、車輛、景點門票等,均由旅游團自理。但當時中國的物價極低,故宮的門票只收5角人民幣,以羅馬尼亞白領階層當時的收入,他們覺得就像進入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夢中神奇世界。于是人人都引發了臨走時狂購中國商品的念頭。根據中國接待機構的安排,羅馬尼亞游客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中的半天是去逛王府井大街和購物。這天上午9點,兩輛面包車把外賓從海淀區的住宿賓館拉到了王府井大街。每位羅馬尼亞游客事先已經得到一張中方自制的油印王府井大街簡易平面圖,上面標著一些主要店鋪的名稱, 以及廁所位置,下車和上車的地點。此刻下車后,中方接待人員就根據平面圖上所標明的位置作了介紹,約定下午1點20分到上車點集合,登車返回賓館,然后就宣布解散。17位羅馬尼亞游客各奔目標,大部分人是沖齊奧塞斯庫總統提到的“新中國第一店”和東風市場去的。
結果卻發生了意外的“圍攻事件”。據事后中國方面的調查,最先注意到羅馬尼亞外賓的,是3名東城區反修小學的五年級學生。他們無意間發現了幾個正在選購商品的羅馬尼亞游客。那個年代的孩子革命警惕性很高, 只一看,就一個激靈:這不是蘇修嗎?小學生一咋唬,馬上引起了其他顧客的注意,一看羅馬尼亞游客,也馬上認作是蘇聯人了,二話不說,一邊罵罵咧咧遣責“老毛子”,一邊朝前靠近上去。
正在選購商品的二男一女3 位羅馬尼亞游客這時還沒有發覺他們已經引起了中國人的注意,只是專心選購商品。于是就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喊起了“ 打倒蘇修”的口號,自是一呼百應。這下,羅馬尼亞游客當然被驚動了,但他們不懂漢語,不知道中國人在喊什么,但看那神情如此憤懣,料想肯定不會是表示友好。不禁大惑,不是說中國人民對羅馬尼亞人民非常友好的嗎,前幾天的游覽活動中已經充分見識感受到了,此刻是怎么回事呢?難道中國人對我們選購商品的行為有所誤會?于是,3人稍稍交換意見后便由一位從事醫生職業的女游客出面向眾人作解釋,但她不懂漢語,英語也不流利,比劃著說了幾句,早讓周圍的口號聲遮蓋住了,連她的同伴也不知道她說了些什么。
就這樣,這三位游客被憤怒的中國老百姓逼到了一個角落。幸虧在場有幾個顧客頭腦還算清醒,主張這種面對面的反修斗爭應該以說理為主,所以高叫不要推搡人家,問現場是否有通曉英語或者俄語的革命同志,站出來當翻譯,我們要跟“老毛子”進行當面辯論。
這邊發生上述情況時,另一撥去東風市場游覽購物的羅馬尼亞游客也開始品嘗到了中國老百姓的反修熱情。7位羅馬尼亞游客前往該市場,也被人誤以為是蘇聯人。最先是一位女營業員發現的,她跟另一營業員嘀咕說,看這撥洋人的長相,敢情是“老毛子”呢!兩人的悄聲議論驚動了一個名叫顧敬芝的游客,顧敬芝與另兩個同伴搶上前去,攔住了羅馬尼亞游客。這三人中,其中一位原是廠校英語老師,能夠用半生不熟的英語跟外國人作簡單交流,于是就上前去開始表現愛國熱情了。這主兒也不問人家國籍,開口就問對方對于珍寶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有趣的是那幾位羅馬尼亞游客也沒有表明自己的國籍,而由一位能夠說些英語的畫家出面回答問題。旁邊也早已團團圍上了眾多中國顧客。也不知是誰,二話不說就高聲喊打,于是有人就躍躍欲試想伸手動武了。幸虧顧敬芝等人頭腦還沒有發熱,馬上阻止,說咱們是跟蘇修進行說理斗爭,要文斗不要武斗,哪位同志會俄語的站出來當翻譯,咱們不能讓蘇修分子裝傻混過去。
人群中并沒有通曉俄語的人,于是繼續由那位廠校老師跟對方說蹩腳英語。這時,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一片嘈雜聲,有人大聲呼叫“打倒蘇修”的口號。一叫口號,溝通也就進行不下去了。還有人干脆出主意弄幾個紙板箱拆散了上面寫上“打倒蘇修”的大字后掛在“老毛子”脖子上舉行一個現場批斗會。這個主意馬上得到了響應,
就在這個時候,事情發生了轉機。轉機是百貨大樓那邊先發生的,那里的保衛科人員聽見店堂里人聲嘈雜,便出來察看。這時,那三位羅馬尼亞游客不知憑著什么隱約猜出中國人把他們錯認為是蘇聯人了,于是便齊聲大叫“羅馬尼亞”。這個發音一再重復,引起了要跟他們辯論的那些人的注意。這時,保衛科人員也到了,分開人群走進去,向對方要護照查看。護照一亮,只一看封面就知道不是蘇聯人了。于是人們這才弄清楚原來這三位并非蘇修,而是中國人民的朋友羅馬尼亞外賓,那幾位帶頭分子便乘保衛人員在向對方連說帶比劃做解釋的當兒,悄然溜走了。
現在來看,雖然這個故事有些近于笑話,但是對駁倒[金陵客]“在中國,外國人向來是一等人”的怪論,揭露他丑惡的嘴臉應該是很有說服力的。它說明,在中國,至少在毛時代,中國的老百姓是根本不崇洋媚外的。那時候,中國人經過毛澤東“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思想的“洗腦”,頂天立地心高氣傲得很,哪里還會把外國人看成什么一等人。把時候,要是遇到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這種事,可能也會要把那個紙板箱寫上“打倒什么什么”大字的牌子掛到河村隆之的脖子上去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