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在我國南京市代表團到名古屋訪問期間否認南京大屠殺,遭到我國同胞的駁斥和指責,南京市還宣布與名古屋暫時“斷交”,鬧得沸沸揚揚。筆者在認真閱讀了河村的否認依據之后,卻覺得河村否認的依據本身,卻是值得我們中國人好好研究的,因為其中大有玄機。
河村隆之是這樣表述他的否認依據的:
——他稱,大屠殺之所以不存在,是因為1945年時,南京市民曾十分友好地對待他作為侵華日軍士兵的父親。
——在南京期間,和父親在一起的還有250名日本士兵,“他們得到了當地人特別的善待,所有人都得以生還,為此他們都心懷感激。
——如果在那里發生過大屠殺,就在短短8年以后,(這些日本兵)怎么可能與南京市民如此令人溫暖地交流。因此,我認為應該重新研討所謂的南京大屠殺事件。
這里邊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邏輯鏈條
——如果真的發生過大屠殺,則仇深似海,短短八年不可能忘記,不可能善待已經失勢的日本兵(劊子手);
——但已經失勢的日本兵(劊子手)確實又得到了被害人的善待,表明雙方并無因屠殺所結成的血海深仇,因而可以推定八年前的大屠殺并不存在。
但我們都深知南京大屠殺是無庸置疑的歷史事實,是日本軍國主義者無法抵賴的滔天罪惡。可是以此為前提順著河村隆之的邏輯推論下去,就會出現
有如此血海深仇而短短八年就忘卻或者不計,無非是被害人自己
——健忘。
——犯賤(我方可以稱為“大度”)
而這兩者作為日本人的河村隆之是根本無法理解的。健忘沒有多大意思,但我們的所謂“以德報怨”在具有“菊與刀”雙重國民性格的很多太君們看來,那真的就是犯賤。像美國那樣用原子彈招呼他們,他們就服了;像我們這樣被他們凌辱夠了還對他們友好的,他們覺得沒有再尊重的必要。事實上也是
——我們的列車可以為他們的臨時小需要停車一分鐘;
——我們的警方可以運用刑偵力量查找他們的自行車;
——我們的縣政府可以為他們的開拓團公然樹碑立傳!
……
更不要說什么我們的海島可以任由他們檢閱我們的海域可以任由他們開采了。
所以在河村隆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依據的骨子里,就是對我國民劣根性的偏見和蔑視!
記得有次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的時候,很羨慕日本出了好幾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哪曉得日本作家搖頭說,這沒有什么了不起,你們有一個魯迅就非常了不起。中國人民在飽受內外敵人壓迫凌辱的時代為什么會尊奉魯迅先生為民族魂,恐怕最根本的內容就在魯迅先生遺囑中那最沉痛的清醒: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