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雷鋒,是不是晚了點?
摘要: 重提雷鋒,是不是晚了點? 今天(21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都推出了學雷鋒專欄專題,重新提出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問題。人民網還開辟專欄,轉載了《雷鋒永遠的精神標桿》、《一別五十載,從未曾離開》等文章和雷鋒組圖。 但是,不知為什么,我總覺有一種突兀感,似乎這一切
重提雷鋒,是不是晚了點?
今天(21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都推出了學雷鋒專欄專題,重新提出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問題。人民網還開辟專欄,轉載了《雷鋒——永遠的精神標桿》、《一別五十載,從未曾離開》等文章和雷鋒組圖。
但是,不知為什么,我總覺有一種突兀感,似乎這一切已經都是久遠的記憶,久違了。
雖然我知道這是為了紀念毛主席題詞“學習雷鋒好榜樣”50周年,但冥冥中似乎感到我們的時代少了些什么、多了些什么,這時候才想起了雷鋒。
眾所周知,雷鋒曾經是一個時代的標志、青年的榜樣。我清楚地記得上世紀60年代,我們這些青年學生都是在雷鋒精神的教育下、感召下、熏陶下成長的。在那個時代,我們國家雖然很窮,但好人好事卻非常多。什么舍己救人、克己奉公、無私奉獻、拾金不昧、與人為善、好人好事等等,不但是我們青年學生的行為準則,也是領導干部的行為準則。在那時,我不敢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即使素不相識的人之間都互相幫助,從不講任何價錢。
然而不知何時,我們提雷鋒少了,即使官方報刊雜志、新聞宣傳,也是宣傳雷鋒很少,而宣傳明星、名人、富人很多。新聞宣傳就是時代的政治導向,如此情況下,雷鋒和雷鋒精神當然就會失去活動舞臺。我們現在可以隨便翻開打開一家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連名人放屁似乎都有媒體關注,社會上的好人好事哪里還有舞臺?
聯想到現實生活,更加令人可怕,即使在親情之間、同事之間、同志之間,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和冷酷。除了金錢和利祿,我們的社會已經變得冷冰冰了。義舉被斥為傻舉,善事被貶為傻事。良知的冷漠、良心的泯滅、道德的淪喪、官德的扭曲已經走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因此就出現了見死不救、挾尸要價、貪污受賄、辱人妻女等事件。“小悅悅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人民日報有一篇文章寫道:“這個好人(雷鋒筆者注)已經離開我們整整50年了,但又好像一天都不曾遠去。”果真是這樣嗎?如果我們的社會還需要實話,還需要說真話,我卻要說,雷鋒離開我們已經很久了,現在重新呼喚雷鋒似乎有點晚了。
難道不是這樣嗎?我們可以看到,最近這些年雷鋒精神已經過時的論調一天也沒有停止過;你坐在公共汽車上究竟給幾個老人讓過座?如果有人拉輛板車吃力地走在上坡路上有幾個人人幫助推車?我們可以到中國的任何城市隨機做個調查,“雷鋒”特別是雷鋒大軍已經離開我們二三十年了。
一切的一切,指向一個問號:雷鋒真的離開我們太久了,他還能喚回來嗎?
要回答這個問號相當難,因為我們現在到處洶涌著一股權利金錢的逆流,如果不下決心阻遏它雷鋒精神就很難回歸。而現在,我們的社會急切需要雷鋒精神回歸——因為如此下去,公德勢必玷污,道德勢必淪喪,文化勢必墮落,文明勢必下降,人心也會變得冰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