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寒事件看社會亂象
時至今日,相信認真看過相關視頻和文章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斷:韓寒是不是人造的。一如戴建業老師所言:“能夠明白的讀者早該明白了,不想明白的讀者估計寫得再多也難以明白”、“……讀完這封絕妙的尺牘后(韓寒給石述思的私信,石公布出來)我更加堅信:爭論已經結束,真相完全大白,要是再爭論下去,于社會是浪費資源,于個人是浪費生命。”
戲劇總是要落幕的。紛紛擾擾一個多月,這場方韓之爭的大戲確實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這個過程很吸引眼球,暴露了社會的很多亂象,也留下了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感謝方韓大戰,讓許多人大開眼界。
一個因長跑的特長而擠進高中,高一又因7門功課(包含語文)掛了紅燈而不得不退學的小帥哥,被一番妙手運作成了天才作家、青年偶像、意見領袖、著名公知。數年里,在中國文化領域、中國思想領域、中國傳媒領域,乃至世界傳媒領域,風生水起,可謂一呼千萬應,粉絲云集。正如另一公知張鳴形容:“現在的中 國大學 教授加起來對公眾的影響力,趕不上一個韓寒。”----真是輝煌、真是閃耀啊。
回頭看這十多年里,新概念捧紅的兩個年輕作家:韓寒涉嫌代筆,郭敬明喜歡抄襲;作協捧紅的一個濕淫淫的梨花體“大詩人”,也足以雷倒整個漢語世界……
我以前并沒有關注過這些名人,盡管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因為我一直都在南蠻之地過著按部就班的懶散的日子,閑余時間也只肯沉浸在自己認可的小圈子里,并不在意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地精彩或者荒誕。所以,直到2011年底,我關注的吳法天老師讓孤陋寡聞的我見識了所謂的“梨花體詩人”,我才知道為什么大家把有的“詩人”稱為濕人。緊接著到了龍年的春天,當我被“方韓大戰”裹挾著一點一點看到與HH相關的文章和視頻,我難以置信:一個幾乎沒有什么知識積淀,只是愛賽車、愛美女、愛懸賞、愛咒罵,有時也愛殺戮權貴、愛殺戮民眾的小混混居然也可以被許多國家級的精英、大師贊不絕口,稱許為“文學天才”、推舉為“意見領袖”、尊崇為當代魯迅(而且排名在魯迅之前,魯迅不要羞死?!)----從而成為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當選《新世紀周刊》2009年度人物,被評為中國80后十大杰出代表人物,當選2009年《亞洲周刊》風云人物……
人們不禁疑惑:中國文化界,你要引領的是什么樣的文化方向?你包裝的都是什么樣的貨色?你究竟要樹立什么樣的榜樣?讓韓寒、郭敬明、趙麗華……這樣的角色站在文壇的最高端傲視群雄,用這些人來代表文化界的最高水平,豈不要羞死使用漢語的人啊。
難道是中國文化已死,中國后繼無人?
顯然不是。在中國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人才奇才怪才樣樣有,中國的民間一直都是藏龍臥虎。中國的許多孩子不僅智商極高,而且刻苦、好學,稍加培養,都是天之驕子。
但掌握生殺大權的教育領域和文化領域的領導班子的引領方向肯定錯了。他們不愿去發現、培養真正的英才,致使那些真正有天分的人得不到成長的機會、被埋沒于市井或荒野里,甚至被扼殺于襁褓中。他們為什么把發展機會、把話語權交給一些不學無術、娛樂至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導致了層出不窮的社會亂象。讓韓寒、趙麗華,讓鳳姐、李淫河等人成為我們這個特別是時代的代言人,動機何在?讓數以千萬計的“粉絲”集合在一個個連誠信都沒有的混混手下,想干什么?
因為作假的時代需要作假的人來代表?
因為當今社會是非顛倒、真假不辨?
所以,知識分子被文盲戲弄,君子被小人戲弄,善良被邪惡戲弄。黑白不分,潛規則盛行。
所以,HH事件看似一出戲劇、一場鬧劇,它所折射出來的文壇亂象,是對社會誠信底線的拷問。
水落石難出。韓寒事件的背后勢力和社會土壤是不會讓真相輕易大白的。
我們需要點點滴滴的誠信重建。
誠信是個人品質的最核心元素,是社會活動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在誠信的基礎上才有品質可言,才有信賴可言,才有合作可言,才有和諧可言。而在一個假丑惡無孔不入的社會環境里,打假就顯得尤為可貴,打假才可以重建誠信啊。
在方韓大戰中看見一群又一群的人用轉基因和中醫問題攻擊方舟子,我感到遺憾。連打假的行為都質疑,無怪乎中國遍地是假。打假過程,實屬不易,相信一路旁觀的人都感同身受。所以希望有識之士不要因為轉基因等事混淆是非(一碼歸一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缺失,以及由此產生的偏見。魯迅也全盤否定中醫,頂多只能說明他也有偏見。本月習副主席訪美還采購了巨量的ZJY大豆,為什么?我們不明就里,可以心存質疑,可以追尋事實,但不要“漢奸、賣國賊”的帽子到處扣。惟愿理性的朋友們細細思量。不要讓這個已經夠糊涂的世界更加地糊涂。
讓我們學會理性地面對社會現象、面對事實吧。學會心平氣和地欣賞文明辯論、高手過招,培養求知意識、求真精神,保持客觀態度,不要預設立場,選對不選隊。這樣才可以避免迷信、避免神話、避免過度的偏激,避免掉進包括文化圈的奸商設計的利益陷阱里。
季憶 2012-2-1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