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離任時接受審計應公開透明2012-02-11 10:02:24 吳若愚
中國官員離任時接受審計應公開透明
吳若愚
據京華時報報道,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體育處原處長季克異,涉嫌
借發行教材受賄13萬元。昨天上午,季克異在市一中院受審,他當庭表示后悔。
官員離任時要接受審計,在世界很多國家已經成為法律,比如在韓國,連總統離
任時都逃不過有關部門的調查,這樣的調查曾導致韓國多位總統因在職時腐敗而
遭到起訴,甚至導致個別總統畏罪自殺。而中國,對離任官員進行審計,還是最
近才聽說,即使過去曾經做過,也沒有向公眾公開,似乎讓人覺得中國官員個個
清正廉潔,在職期間都是兩袖清風,不曾用手中的權利以權謀私,雖然給人以“
一派和諧”景象,但誰都知道在這和諧的背后,正涌動著波瀾壯闊的腐敗暗流。
常言道,不查全是清官,一查都是貪官,這不是老百姓憑空捏造,而是他們就生
活在這個貪腐社會的現實中。如果不信,我們可以調查,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后到
原籍就業的,有誰不是通過人際關系獲得招聘?甚至是用金錢買到職務。公務員
考試往往在筆試過關后,角逐的就是面試,面試本身就是當地官員說了算,你能
相信哪個官員真的會看上一位才高八斗,既無背景又無經濟基礎的陌生人嗎?我
想大多數人不會回答肯定。
現在的人總是奉行那句四川諺語,“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人們看重的是你的金錢地位,而不管你的金錢和地位從何而來,多少人在獲得升
遷前往往是金錢開路,關系護航,爬到一定的位置后,就開始“靠山吃山靠水吃
水”了,他們利用職務之便為親友辦事,收受賄賂,與相關單位勾結,滿足自身
欲望,這是不言而喻,毋庸諱言的,假如每一個官員在離任時都接受審查,大概
十有八九的官員都會被查出問題。
按理說,一個教育部處長借發行教材之機受賄13萬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情,和那些貪污受賄千萬甚至上億的巨貪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然而,這13萬
元的意義卻在于是官員離任時接受審計所查出,這就應驗了老百姓的那句話,“
不查都是清官,一查全是貪官”,不管是大貪還是小貪,中國官員都正行走在貪
腐的路上,只是這些官員們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中國社會的貪腐也像極了
人們的婚喪嫁娶習俗,大家都要舉辦喪禮和婚禮,只是規模的大小不同而已,如
果有哪位不辦喪禮或婚禮恐怕所有的人都會認為他是另類,也會被嗤之以鼻。所
以,筆者認為,建立完善的官員離任審計制度,是預防腐敗的有效措施。官員(
從國家領導人到村官)離任時不但要接受審計,而且要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
審計機關要將審計結果通過媒體公布出來,真正做到透明、公開、公平、公正,
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政府對人民負責的態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