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年輕干部的“上位”
今日,人民日報以《三問焦三牛:一個清華畢業生的人生選擇》為題,對選拔任用年輕焦三牛的情況,進行了較長篇的報道。
對于年輕干部的使用,一些人患上“習慣性猜疑癥”,看到有年輕干部提拔“上位”,就認為“后臺硬”、“家業大”、“關系廣”,甚至對一些女性年輕干部的使用還用上“領導日用品”等污辱詞匯。
雖然我們有權質疑干部選任工作,但這種質疑應當是理性的質疑、有根據的質疑,倘若帶著私心、夾帶偏見來對待年輕干部的“上位”,將害人害己,更有甚者會禍害黨的事業、阻止社會進步。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新陳代謝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大批優秀年輕干部,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根本大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而年輕干部則是“匹夫”中“生力軍”、“潛力股”,因此,對年輕干部的使用我們應當力戒保守思想、嫉妒心理和偏激情緒,學會換位思考,多些包容理解,少些偏見誤解。
要站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上看待年輕干部的“上位”。想想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一期待“組織的親睞”、“提拔的機會”,也許還飽受過“懷才不遇”的心酸、“當人梯石”的心寒,為什么如今“組織的親睞”和“提拔的機會”花落年輕干部頭上,自己就想不通、看不慣呢?非要給他們制造障礙、滋生事端,讓他們重蹈自己的歷史,“享受”自己的心酸呢?其實,組織重用年輕人、關心年輕人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事業發展的必需,年輕人茁壯成長正是對自己辛酸歷史最好校正和彌補。
要站在自己子女侄親的立場看待年輕干部的“上位”。我們應當看到,各級黨委不拘一格選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優秀年輕干部正在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大家的馬兒大家騎”,這種選拔制度和選拔模式對所有人都適用,包括自己的子女侄親,這次選擇了別人的子女侄親,也許下次就輪到了自己的子女侄親。如果我們對這種選拔制度一味地詆毀、抨擊、阻止,讓它夭折在萌芽狀態,也許自己的子女侄親將永遠吃不到這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甜美“果子”。
細小的嫩芽長成參天大樹,不但需要為它培土澆水,還需要為它擋風遮雨;再出色的騎手,也是從扶上馬,送一程走出來的。在對待年輕干部“上位”的問題上,我們不要受“論資排輩”思想影響,患上“紅眼病”和“疑心疾”,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變懷疑為寬容、化擔心為支持,多補臺少拆臺、多支持少圍攻,給他們的成長營造寬松的環境、搭建歷練的平臺、提供展示的舞臺,讓他們迅速入角進位、開展工作。千萬不要讓年輕干部們在質疑的口水中“香消玉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