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安德烈·弗爾切克在《為什么批判中國的書籍在外國書店盛行?》一文披露了西方書店的內幕:一方面書店的產品幾乎異口同聲地推崇“西方價值觀”,并且完全和堅定地注重商業。很少有注重社會問題的著作,更別提重要思想家批判西方帝國主義或社會經濟制度的書籍了。另一方面“中國”多是以有惡劣的環境問題的國家形象出現。沒有一本書(英文)對中國建設可持續性社會的努力提出支持的,更別提對“社會主義中國方式”表示贊同的了。這種現象的出現,就連美國作家自己都看不過眼了,他說:“至少要給我們的政治敵人們一點空間吧!”西方書店清一色的鼓吹普世價值和抹黑中國的書籍,表明一貫喜歡宣揚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列強們缺乏勇氣面對現實,更不敢說與中國所謂的“專制”制度進行開放性政治競爭了?! ?/p>
美國作家揭露說,在英國這樣一以貫之自自詡為“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的”民主”國家,制定了一些世界上最嚴格的法律。如果公開售賣批判英國政府和商界精英的書籍,而且在英國寫成出版和發行,那么作者和出版商都會遭到英國司法體系的追究,很可能犯有誹謗罪,面臨罰款或監禁的處罰。美國作家被告知說,他們受到職業生涯、研究經費、出版合同等的限制。為中國說話就如同職業自殺,沒有人會資助你的工作,你會失去與主流出版公司、媒體和學術界的聯系。另一方面,那些給中國潑臟水的人卻賺得滿盆滿缽。所有這一切,如果發生在中國,必然要受到西方國家“缺乏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譴責,而發生西方國家的這類事情似乎很正常,不會構成”侵犯言論自由”和“遏制言論自由”的罪名。西方國家如此做派,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宣傳手段讓數十億人相信,他們無論做什么都是民主和自由的。他們也相信并讓別人堅信,中國是不民主的,不管事實真相如何,不管中國實際上做了什么?! ?/p>
這種事情很奇怪,如果不是美國作家揭露,中國許多媚西方的精英們至今還在為西方的“言論自由”大唱贊歌,為西方的“普世價值”歌功頌德。更為奇怪的是,中國西方的精英們長期以來把西方世界描述成天堂,把中國貶為地獄,某些精英們公開借用電影、戲劇、文學等藝術形式無所不用其極地貶損中國。難怪西方世界對中國如此仇視,根源就在于此。當許多精英在中國倡導思想多元化時,西方卻在有意識地清除和限制不同意識形態的產品發行和宣傳,一方面美化自己,一方面丑化中國,一方面宣揚自己的偉大成就,一方面封鎖來自中國的消息。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心虛,見不得陽光,不敢讓西方國家的人民知道中國的真相?! ?/p>
中國如何做才能讓西方列強滿意呢?美國作家如是說,中國越努力,越堅持簽署的協議(包括就香港簽署的),越是成功,就越會被逼入絕境,逼入防守狀態。只要中國堅持自己的道路,繼續堅持成功的社會主義國家狀態,西方就會一直排斥中國,因為他們想讓中國和其體系崩潰。只有中國領導人違背自己人民的意愿,出賣國家利益給外國,中國才能贏得西方的認可和掌聲。事實正如美國作家所說,中國的韜光養晦無濟于事,忍讓和退縮無法填滿西方國家掠奪中國資源和占領中國市場的欲望。在這一點上,美國作家比某些中國媚西方精英要誠實得多。因為中國的賣國精英們一直鼓吹與國際接軌,接來接去,把自己變成了孫子,最終也難逃脫被美國等西方列強所欺辱的下場。為什么呢?現在聽了美國作家的話,我們應該清楚根源所在了吧!
西方列強遏制中國和平崛起是矢志不移的,即是中國緊隨著西方的步調走下去,中國的和平崛起也是不可能的,這一點美國作家沒有說透。所以中國與美國乃至西方列強的關系,說穿了就是斗爭與合作并存的關系,沒有斗爭只有合作,和平崛起只是一廂情愿的事情。美國會憑借強大的軍事優勢,千方百計地遏制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并千方百計地搞亂中國的政治穩定局面,最終目的是肢解中國,使中國四分五裂,從而達到徹底瓦解中國,清除中國這個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
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美國作家建議中國抓緊時間在全世界特別是在西方列強國家建立自己的書店,銷售宣傳中國成就的英文版圖書,擴大在西方國家的政治影響,打破西方世界千篇一律對中國的詆毀局面。這個建議很好,可是中國治國精英們愿意這樣做嗎?估計他們是不大情愿的。因為沒有西方的制約,他們在國內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有一點需要向西方學習,那就是抓緊時間與英國接軌,制定一些法律,對賣國行為嚴加懲處,對漢奸嚴加懲辦,對大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精英人物徹底封殺,以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體和憲法的尊嚴。對于思想多元化問題,西方國家口是心非,采取雙重標準。,在鼓吹西方普世價值的同時,大肆封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宣傳。社會主義中國當然不能聽任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到處泛濫,要旗幟鮮明地宣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觀,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徹底粉碎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進攻,是實現中國復興的根本所在。如果堅持走資本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就會徹底破滅!2012.02.1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