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2月5日上海電視新聞綜合頻道播出上海朱家角飯館的鴛鴦菜譜,對中國人一個價格對外國人又是一個價格.,海電視新聞綜合頻道嚴厲指責他們,還要跟蹤報道....好像他們犯了什么天大錯誤!
我當時就通過他們的熱線電話對他們說:"價格雙軌制是早已有的事,在我年輕的時代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外國人購物,吃飯有專門的賓館與友誼商店,同樣的東西在那里的價格就要比外面賣給中國老百姓的高10---100倍.請他們不要為難店家".
2月6日在這個元宵佳節的晚上,上海新聞綜合又追蹤報道了<上海朱家角飯館的鴛鴦菜譜>一事,宣稱中國原來是實行過價格的雙軌制,可早已取消了十幾年了,所以上海朱家角飯館的鴛鴦菜譜涉嫌欺詐.已勒令店家關門整頓.同時播出了外國游客得益的笑臉與對上海新聞的贊美.
7日,我寫了<奴顏媚骨與上海新聞綜合> 指出:"現在價格的雙軌制國家已經不全面實行了,可是價格的雙軌制依然普遍存在。在很多旅游點對本地老年人與對外地老年人的門票價格還是雙軌制;在上海也一樣,公交車上就對老人的乘車價格就是雙軌制。有上海戶口的是一個價(0元)沒有的又是一個價(2元),請問這些價格的雙軌制怎么不是欺詐,而朱家角的價格雙軌制就是欺詐呢?是不是柿子檢軟的捏,欺軟怕硬?是不是朱家角的價格雙軌制讓外國人吃虧了就不行??中外有別,中國人低人一等?'
并指出:"宣布朱家角的價格雙軌制欺詐是非法的,這就是在宣布我國以前的價格雙軌制是對外國人的欺詐,這是賣國言論.
8日,新聞綜合又繼續報道,這次閉口不談價格雙軌制,而大談店家的明碼標價不規范,說什么要把2個價目表同時交給顧客看,否之就是欺詐.同時還播出了店家服罰認錯的鏡頭.
這太欺負人了.
什么叫明碼標價?菜譜要與超市的明碼標價一個標準嗎?也要有商標/出廠日期/生產單位/----嗎?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至于<要把2個價目表同時交給顧客看,否之就是欺詐>那更是荒唐。那位權威人士疏忽了,這2種價目表是不能選擇的,同時給外國人看有什么意思呢???
在這里,新聞綜合偷換了一個概念.----同樣一種菜有2個價目明細表(菜譜)如果是對待同一類人或許具有欺詐嫌疑.問題是這2種價格是對待2種不同身份的人.是一種價格雙軌制。這是我國歷史上的價格雙軌制與現在社會上的價格雙軌制的共同點.新聞綜合采取了回避的方式.胡攪蠻纏的拿出<明碼標價>不規范來壓人家,你們不覺得可恥嗎?
鴛鴦菜譜是一個價格雙軌制問題,不是明碼標價規范不規范的問題.偷換概念,轉換主題這可不是一個好品質哦!!
我國是法制國家,要按法律條文辦事.價格欺詐的觀念是有明文規定的.那就是 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13種行為中就沒有什么<明碼標價不規范就屬于欺詐>的規定.
錯了就要改,應該看到新聞綜合頻道為消費者維權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它的成績是巨大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是正義的聲音。可是、這聲音是人發出的,人不是神。人的一生總難免不了要犯這樣那樣的錯,有錯就應該敢于認錯,這不會影響你們的形象的。何況這也不是什么大錯,你們只是覺得人人應該平等、一視同仁而忽略了內外有別的問題。
8日,新聞綜合.還播出了店家服罰認錯的鏡頭.,這讓我特別痛心。它讓我想起了去年的我的一個投訴。
四團鎮有一家四川人開的面店賣餃子皮、壓面---等。鎮里的中學大量在他這里采購,那個采購員就常到他家要酒吃,魚肉伺候。這在中國是常事。但我看不慣。我就舉報了。上面來人落實,那店家居然一口否認,不敢承認,說沒有此事。于是我反而有了誣陷之嫌。好在領導英明,處理了那個采購員。
中國的老百姓一般沒有用法律的武器維權的能力與習慣、寧愿委屈求全,讓他們認錯那還不容易。但從長遠來看后果是很壞的。它損害了我們黨的形象。更何況,這是面臨全上海乃至全國的電視,錯誤不能不糾。
中國的老百姓一般缺乏科學與民主的概念,他們只希望有個好皇帝,一個清官。不要看網上怨氣沖天、胡罵一氣,實際上是在指望別人救他,是要別人去實現他的愿望。他們不懂得世上沒有救世主與皇帝,只有靠我們自己的道理。
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充當了這個救世主,這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呼爾咳約他是人民大救星>。然而、我們共產黨人不是為了自己當皇帝,而是為了我國成為民主、平等、幸福的社會主義強國。所以在前進的道路上總要不斷的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是很正常的。死要面子是一種民族劣根性,我們不能繼承。
我們的一黨治國,不是為了獨裁,而是為了民主,民族,民生。在目前、民主作風非常重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錯必糾,這是我們的原則。
新聞綜合的同志們,改錯吧!
2012.2.9 于上海四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