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下:彭曉蕓,1979年生人;韓寒,1982年生。兩人差三歲,是年齡相仿的青年。 在這次網絡事件中, 彭曉蕓一直用客觀公正的態度發言,反復聲明這是一次對社會很有意義的公共辯論;她指出資本和媒體的政治消費和逐利傾向是“人造韓寒” 的背后推手。 彭曉蕓對韓寒的質疑更應該看成是對不顧實際情況熱衷造星的當今媒體的質疑,并不是針對韓寒本人。與之相反,韓寒在這個過程中卻表現的十分奸滑,并用他一貫的痞子架式對方舟子進行謾罵。在鮑鵬山教授的新文《 方舟子:“倒韓”:事實和價值》中,對彭曉蕓視為的中世紀的女巫,把當成韓寒應該保護的“天才”。對于同是青年的兩人,作者說前者是:“愛上綱上線”、“自負自大還極其危險”,“可怕暗流”,甚至驚叫著擔心“一場堪稱人類文化浩劫的“文革”教訓 ”——真不知從何而來,是誰在上綱上線?對后者則是:像“蘇軾”,有“天賦”,要“欣賞”,“這世界這么大,上帝又那么全能而調皮,誰敢保證他就不會造一個天才來逗我們玩呢?”
在此我不想再對“韓寒”的真假問題贅述,然而要和您的《 方舟子:“倒韓”:事實和價值》文中的一些觀點和依據商榷。
首先,關于“倒韓”一詞。方舟子在整個事件過程的是主要是對“韓寒”的質疑,目的和出發點都是要揭示事實,而不是主觀的要“倒掉”韓寒本人。不應該把方舟子所述的參與到這場論戰的起因和進行論戰的目的混淆。起因是韓寒的一篇博文和方舟子對戰,引發了方舟子對“韓寒”真假的興趣,但不是方舟子“生氣了,后果很嚴重”要滅掉韓寒。
關于“韓寒的作品整體上具有正面價值,他自身的形象,也是健康的,活潑的",對此我并不同意。在此我不想討論關于韓寒的“讀書無用論,英雄交白卷”的問題了。我要說的是:在韓寒的文章中到處可見的對歷史認知的反動。
韓寒對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對中國的革命歷史沒有一點兒好感:在記者中訪談中講“對歷史毫無興趣”。在博文中說歷史教科書都是在“愚民”“洗腦”。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很重的反社會主義傾向——請參讀韓寒的《獨裁者沒有內政》、《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她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媒體說……》等文章,他的博客儼然像是CNN中文頻道。熱愛“民主、自由”的韓寒對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中犯下的種種罪行,對其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對其人民犯下的種種罪行卻只字不提。也難怪在2010年,韓寒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韓寒跟鮑鵬山教授一樣,十分反感毛主席(參讀韓寒的《孔子》等文)。跟鮑鵬山一樣認為毛主席時代、“文革”時代都“焚書坑儒”,是千古災難。關于此,鮑鵬山的反感,如果是因為從那個時代經歷過,情有可原。可是,韓寒的反感甚至憎恨就難以理解了。韓寒不是那個年代的人,那個年代沒有對韓寒造成過傷害,這種憎恨從何而來呢?——其父教給他的嗎?
最后,寫給鮑鵬山教授:我曾經以韓寒式的風格在您的一篇博客里罵過您兩句,可不想就被您拉黑名單了,至今無法在您的博客里評論。您真應該包容年青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