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的理論基礎與轉基因截然不同
最近,農業部科技司司長白金明先生做客人民網,解讀中央一號文件。當網友提出生態農業話題時,有下面的對話。
原文地址:人民網在線訪談:白金明司長在解讀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談轉基因
[my嘀嘀]: 白司長,您好!有專家提出,如果國家把大量用于轉基因研究的經費用來搞生態農業,不施化肥和農藥,不僅能讓中國人吃得飽,還吃得好,都吃上有機食品。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16:50]
[白金明]: 這位網友非常關心生態農業的發展,咱們是同行,我也多年從事發展生態農業和營造生態家園的工作。投入經費開展轉基因研究與發展生態農業并不矛盾。應該說,發展生態農業是我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它可以推進生產、生態和生活的循環統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生態農業的概念和內涵,在不同的國家表現的不盡一致。最早提出,七八十年代美國、英國的科學家提出“生態農業”這個概念,他們定義為“生態上能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在環境、倫理和審美方面可接受的農業”,其特點是強調純自然性,禁止使用化肥、農藥,又稱自然農業、有機農業和生物農業等。這在我國就是近年來提出的有機農業。從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情況看,在適宜地區發展適宜品種有可能,大規模推廣不現實。我們國家現在對農業發展的要求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我們發展生態農業,不排斥化肥和農藥的合理使用,這是我們的國情決定的。歐洲人少地多,他們可以搞錯時休耕,就是我們所說的撂荒一段時間,我們這兒不行啊,每一畝耕地都有它重要的責任,滿足人民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供給,是最大的責任。化肥和農藥的產生與應用,也是農業科技進步的成果之一,合理施用,不但增產,也能保障生態和安全。目前正在研發的抗逆、抗旱、抗蟲轉基因品種也正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為重要目標。
我們國家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生態農業”的概念。我國生態農業與國外倡導的生態農業都主張物質能量的良性循環和多層次利用,盡量減少資源消耗,強調建立結構合理、功能優良、高產高效、協調穩定、持續發展的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協調統一。我國生態農業作為一種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不僅在農業產業本身得到發展,而且在生態戶、生態村、生態縣乃至生態省等不同尺度上得到應用。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在內容和功能上不斷拓展和延伸,各地涌現了一批成熟的技術和模式,探索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多元化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16:50]
網友提到的不施化肥和農藥加強生態農業的建議,是筆者團隊長期堅持的,一些觀點也是筆者最早在媒體上表達的。白司長是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的關鍵人物,手中掌握了幾百億的科研經費,為什么在這里對生態農業說了這么多溢美之詞呢?盡管白司長以生態農業工作者自居,仔細讀白司長的話,我們依然能夠分析出下面的味道——即他骨子里看不起生態農業。
一,將搞生態農業與與搞轉基因強拉成同行。包括許多轉基因推手在內,他們打出的口號都是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是更加綠色環保的做法。果真如此嗎?在轉基因種植最多的美國,殺蟲劑和化肥的用量并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轉基因作物種植使美國農業農藥施用量,從1996年到2008年增加了3.83億磅,2008年施用量比2007年增加了46%。自2006年以來,美國三大轉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農藥需用量,都持續上升,且已大大超過天然作物的農藥需用量。轉基因玉米施用農藥2.27磅/英畝,而天然玉米2.02磅/英畝;轉基因大豆1.65磅/英畝,天然大豆0.49磅/英畝;轉基因棉花2.72磅/英畝,而天然棉花2.07磅/英畝。
在中國,中美科學家對中國481戶棉農,經10年跟蹤研究發現:農戶種植轉基因棉第3年經濟效益最大,殺蟲劑平均用量比種植普通棉花者低70%,收入高36%;但情況從第4年開始發生逆轉。轉基因棉盡管抑制了棉鈴蟲,但它無法殺死盲蝽象等害蟲,導致盲蝽象、煙粉虱、紅蜘蛛、蚜蟲等侵害棉田,小蟲成大災。當年的轉基因棉花種植戶殺蟲劑用量不降反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種植戶高3倍,收入卻低8%;到第7年,轉基因棉花種植戶所使用的殺蟲劑,已明顯高于普通棉花種植戶,加上轉基因棉花種子成本較高,棉農收入大幅度下降。
這就是說,盡管轉基因專家信誓旦旦地保障他們的技術能夠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但真實情況是,幾年下來,農藥和化肥的用量都是增加的,對生態環境實際上是加大污染的。
二,有意貶低生態農業,口頭上夸獎,實質上否定。如白司長說“有機農業大規模推廣不現實”。且不說他們將生態農業等同于有機農業,即使嚴格“六不用”(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轉基因)的有機糧食生產,我們除了在山東小規模實驗外,在河南某地我們已進行了3000畝的大規模實驗,產量與常規的化肥農業不相上下。為什么不能大規模推廣呢?是有關部門有益壓制而已,不愿意看到我們的成果。犧牲環境有補助,保護環境生產安全健康的食品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將全部壓力壓在農民頭上或從事有機農業的企業頭上,當然推廣起來就有難度了。如果農業部像推廣轉基因那樣賣力,也像推廣轉基因種子那樣那樣許給農民和生態農業產品或有機食品銷售商以好處,那么生態農業推廣起來根本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三, 一提生態農業就是回到歷史,與原始落后等同起來。如白司長心目中的生態農業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的概念。其實,自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提出生態農業以來,并沒有人認真研究過生態農業(日本的福岡正信除外,他有《一根稻草的革命》生態農業實際經歷),如至今許多聲稱搞生態農業的,對農田害蟲的防治就不知所措。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害蟲是有辦法控制的,莊稼需要的養分并非一定要經過工廠污染后才能用于農田,這些最新的生態農業辦法,想必農業部主管領導還是不清楚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在糧食生產過程中,農藥是可以不用的,化肥可用可不用的,轉基因是一點用武之地也沒有的,低產田是可以通過生態的辦法提升到中高產田的。可惜,這樣的做法,都被人以“大規模推廣不現實”為理由扼殺在搖籃里了。
四, 生態農業不排斥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但能夠不用就不用,這才對環境復雜對消費者的健康負責到底的做法。生態農業可在源頭大規模減少乃至完全停止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轉基因技術能行嗎?幾十年來,由于農業補貼政策不合理,農民用地不養地,耕地地力持續下降,急需要對退化的耕地實施修復。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只有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能夠勝任,轉基因只能在大化肥、大農藥基礎上加重耕地退化,是雪上加霜的做法。
五,許多領導對生態農業口頭重視多,但實質支持少。大量的經費用于轉基因,而對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的支持很少,完全讓市場去運作,由此造成許多假冒偽劣的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盛行。從經濟角度看,造假的成本遠遠低于造真的成本,市場利潤空間也最大。轉基因研究300億元人民幣,如果也給生態農業研究300億,發展中國自主創新的生態農業技術集成體系,看看生態農業的處境還是今天這樣艱難么?
那么,從理論基礎、經濟基礎、服務對象來看,生態農業和轉基因農業的本質區別表現在哪里呢?主要表現在:
第一,生態農業強調利用種間關系、生態平衡、元素循環的原理處理病蟲草與作物營養關系,強調的是和諧非對抗;轉基因的理論基礎是對抗,是滅殺,是對雜草害蟲內外交困,將“農藥廠”轉移到莊稼內部。
第二,生態農業服務大眾是廣大的農民和城市消費者;轉基因農業服務對象是轉基因公司、少數轉基因利益相關科學家意見化肥農藥制藥與銷售商。
第三,生態農業尤其有機農業食品可放心食用,搞生態農業的非常樂意消費自己的食品,并極力動員自己的家人和親朋好處食用生態農業食品或有機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充滿健康風險的食品,轉基因科學家忽悠別人吃,自己沒有底氣吃,尤其不敢動員自己的家人吃轉基因食品。
第四,全國真正搞生態農業的科學家少之又少,研究經費少,是弱勢群體;而全國搞轉基因農業的大有人在,研究經費充足,是強勢群體。盡管在國際上,這種怪現象是不存在的。
第五,歐盟對轉基因農業關門了,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西蘭甚至非洲等對轉基因敬而遠之,唯有中國大搞轉基因大躍進。這種反常現象,難道不值得白司長等領導認真考慮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535478
另附更多關于 生態農業PK轉基因的文章
中國生態農業出成果了!聯合國驚動_轉基因臉紅!
http://www.wyzxsx.com/User/User_Article.asp?ChannelID=1&Action=Show&ArticleID=289188
轉基因危害驚動高層!官網發文青睞生態農業!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1/58/10/2_1.html
全國開展糧食高產擂臺賽,轉基因推手聞風而逃!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5/82/34/3_1.html
摘下轉基因作物的虛幻光環--生態農業才更適合中國國情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6/237989.html
生態有機陽光道,轉基因是朽木橋。中國為啥要走朽木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ds1x.html
新華網亮劍:轉基因食品有危害,轉基因增產和環保都是騙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201/288420.html
國際農業專家:轉基因作物不會帶來更高產量
http://news.sohu.com/20100329/n271159748.shtml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