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利潤向私企轉移將助長企業腐敗
市場經濟的活力或優越性,就在于在企業之間實行了平等競爭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原則,這樣才會形成優勝劣汰
文|杜建國
《環球時報》最近刊登了王祖鍔先生的文章《國企應成“先富帶后富”主力》,探討了國企“如何更好地回饋社會,報效全體國民”的問題。該文建議將國企的利潤“無償劃撥到社會保險基金中”,同時“降低向企業和職工個人征繳的各項社保費用,相當于間接幫助了弱小企業和低收入人群”。
在此,首先要進行概念澄清。王先生筆下的“弱小企業”實際上就是私營企業。因為國企之外的企業,只要不是外企,應該是也只可能是私企,而不是什么模糊的“弱小企業”。
竊以為,王先生的建議是不可取的。筆者其實也贊同國企的利潤應該惠及于全民,但是,決不能拿去補貼私人企業。相對于普通打工者老百姓,企業本來就屬于強勢集團,根本就不“弱小”。“抽國補私”,并不是“抽肥補瘦”,而是“抽肥補肥”。補有余而不去補不足,這不可取。其實,私企的利潤同樣也存在著如何惠及全民的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讓國企“幫助弱小企業”的做法,徹底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市場經濟的活力或優越性,就在于在企業之間實行了平等競爭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原則,這樣才會形成優勝劣汰,社會才能有所進步,人民的福祉才能得到改善。過去批判舊體制,是因為大家都認為舊體制下干好干壞都一樣,反正背后有國家包著。為此,我國才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私營企業,正因為率先踐行了自負盈虧風險自負等原則,得以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異軍突起,今天私營企業已經容納了中國過半數的就業人口。就員工的社保費用這方面來講,由每個企業自行擔負,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否則何來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現在王祖諤先生提出建議,由國企來替私企交納社會保險基金,這無疑是與市場原則背道而馳的。
實行“抽國補私”后——暫且不談這對國企是不公平的,實際上讓私企獲得了不勞而獲的機會。一旦享有這種特殊對待和照顧后,破壞了自負盈虧的法則,那么企業自然就不會再為了技術改進開拓市場等勞神費心了,等著國企把補助送上門來就行了。躺在床上就把錢賺了,誰還會努力上進?如此一來,不就成了新形式的大鍋飯了嘛,而且是私企獨享的大鍋飯。這已經不是在要求給予私企以國民待遇了,而是在要求給予超國民待遇了,要求給予特權了。特權滋生腐敗,大家對此恐怕不會有疑義。“私企福利”或“私企特權”,要不得。否則的話,國企也跟著學,減少盈利,甚至把自己搞虧損了,讓私企來補貼自己,行不行?恐怕那些人馬上就會換一套標準:趕緊將國企私有化了。
許多人認為,現在企業生存困難,政府不出臺優惠政策不行。竊以為這種邏輯也講不通。首先,企業經營困難的狀況現在被學界和媒體給夸大了。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在此大背景下,怎么可能出現絕大多數企業生存困難的局面呢?其次,少數企業由于自己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這也屬正常。市場經濟本來就是優勝劣汰的,產生一部分失敗者是必然現象。你自己把企業搞垮了,關門大吉合情合理,否則就會讓市場機制失效。再說,中國正處在產業升級階段,過去靠充當血汗工廠賺錢的部分企業,若不想辦法脫胎換骨,死掉活該,于國于民無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政府出資救助了當時深陷困境的華爾街和底特律。三年下來,逃過此劫的美國企業界沒有去勵精圖治,反而是不思進取腐敗依舊,以至于今天成為被抗議的對象。中國企業總不能把遭萬人唾罵華爾街和底特律當做榜樣吧。
有人認為國企替私企交納社保費用后,私企可以把這部分金額用來提高員工的收入。問題是,誰能保證私企會依此而行呢?比如美國,里根時代以來就一直倡行對企業和富翁的減稅政策,理由是這可以促進企業改善員工收入并刺激消費。可是三十多年下來,老板們并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將政策優惠全裝進了自己的腰包,以至于造成了1%對99%的貧富分化極度懸殊的社會局面,并引發了現在的社會動蕩。國企利潤向私企轉移,難道不會重蹈美國減稅政策的覆轍嗎?
現在好多人力倡應該給企業以各種優惠,表面上看起來是在關心企業,實際上是在害企業。企業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改善技術水平提高競爭力上,如果變成了不停地抱怨和索要特權,那就是偏離正道了。
國企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在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是不應該否認的。國企如今成了眾矢之的,現實中并不存在的國進民退竟成了輿論共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媒體和學者炒作的結果。2011年年末,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坦言:“我現在清華講課,一半學生來自非公企業,可以說,我還沒聽到哪家民營企業罵國有企業,真正罵的是個別學者。”同時,李榮融還強調,與私企相比國企不僅很少享受政策優惠,而且還在向私企進行補貼,“我不客氣地講,沒有國有經濟哪有非公經濟今天的發展?國家給了非公企業不少優惠政策,優惠政策的背后就是錢。沒有國有企業年年增長交的稅,國家哪有錢給出來?”
由此看來,國企向私企進行隱性的補貼,早已是事實。目前有些學者卻得寸進尺,毫不臉紅地呼吁將這類補貼公開化和制度化,就屬于無理要求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