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應歐盟邀請到布魯塞爾參加中歐文化交流年歐方開幕式的四月網創始人饒謹來到巴黎。來自兩岸以哲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國際關系等為主的旅法學者和留學生,舉行了一場歡迎和交流會。我則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國際關系研究上的心得:“國際關系貌似繁雜,但其主線只有一個,即國家利益。不管它包著什么外衣,其本質都是一樣的。比如人權,歐盟要求東歐國家必須達到它們的標準,才能加入。比如勞工法。但其目的卻是限制東歐廉價勞動力的進入,搶走他們的工作。人權,在這里就成了商業壁壘”。
巧的是,活動結束之后,就得知中國和俄羅斯聯手在聯合國否決了西方全力支持的針對敘利亞的制裁草案。看到這一幕,真不由得令人感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9年前,也就是2003年,法、德和中、俄一起建立和平同盟,對抗英、美針對伊拉克薩達姆的戰爭軸心----據時任法國總統的希拉克后來出版的回憶錄,他之所以反對這場戰爭,是因為不能讓美國拿走全部。20多年前,中國則和西方國家一起,對抗“邪惡帝國”蘇聯。
當然這一次,西方同樣沒有高舉利益大旗,而是又祭出了人權和民主----投票結束后,法國駐聯合國大使阿羅(Gerard Araud)告訴安理會:“這是安理會、全敘利亞人民和民主可悲的一天”。而且非常巧合的是,就在聯合國投票前夕,敘利亞又“殘酷屠殺”了260多位平民。這實在令人懷疑:要么是敘利亞阿薩德的政治智商奇低無比,如此心甘情愿、如此及時地給西方送上打向自己的炮彈;要么是西方故意制造假新聞。果不其然,當草案被否決后,這個死亡的數字已經變為55人,連此前的零頭都不夠。更重要的是,BBC的報道加了這樣一句話:由于國際媒體被嚴禁進入,無法驗證各方的信息。言外之意,可謂人人皆明。也是,既然這個“消息”的作用已經完成,哪么再回歸一下新聞自由和公正是正常的。
還有比較奇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以來,除了事涉自己的切身利益,都不會使用否決權----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僅僅使用了8次而已。所以這一次似乎與中國的上述原則有所矛盾。畢竟,敘利亞和中國沒有什么淵源關系或者特殊的利益關系,中國可以勸用如此寶貴的外交資源呢?
草案被否決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萊斯在她的推特上指責中、俄兩國是為了自己的目的。應該說,她的話沒錯,只不過不完整,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也是一樣。
自從阿拉伯革命至今,面對突尼斯的殘酷鎮壓,法國一直支持到最后,它的外交部長在議會里呼吁全力支持本.阿里,要把法國警方對付抗議群眾的經驗傳授傳授。美國則對巴林的血腥鎮壓無動于衷----美國要干預十分的簡單,它全球強大無敵的海軍就駐在巴林嘛。不僅如此,沙特率領海灣聯軍撲滅巴林革命之火之時,美國依然是默許,默許。而且事后巴林王室大搞秋后算賬之時,美國也視而不見,更不可能拿到聯合國去投票。原因很簡單,這些都是西方的鐵桿盟友,他們倒了,不符合它們的國家利益。所以民主或人權原則就要先收起來。但當革命之火燒到利比亞之時,卡扎菲則面臨了完全不同的命運。原因也同樣很簡單:誰讓卡扎菲一直是西方不聽話的眼中釘、肉中刺呢?
哪么,現在西方又把民主和人權拿出來,要聯手修理敘利亞又是如何的“事出有因”呢?當然,誰也不會單純的認為是為了被“屠殺”的平民,正如阿薩德的支持者所說的:聯合國安理會有更重要的事情去關注,比如索馬里的大饑荒,還有(以色列完全封鎖的)加沙地帶。
首先,由于持強烈的反對以色列立場,敘利亞和美國關系一直高度緊張。敘利亞反對以色列,并不僅僅是阿拉伯和以色列歷史上的矛盾,而自1967年阿以戰爭后,其領土戈蘭高地就一直被以色列占領。我們不妨想想英國占據馬島,阿根廷民眾是以何種感情看待英國,愛爾蘭是如何對待英國人的。盡管如此,一直以來,敘利亞就被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認為是少數幾個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甚至被冠以“邪惡軸心”。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更于2004年簽署法案,對敘利亞進行制裁。有時真想不明白西方解決問題的邏輯:只要以色列歸還非法占領的領土,敘利亞還會反對以色列嗎?還會和西方為敵嗎?如果西方能夠迫使以色列遵守聯合國眾多的決議,退出非法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中東還會有針對美國和西方的恐怖分子嗎?
其次,敘利亞之所以能夠長期對抗西方,在中東地緣政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和中東地區大國伊朗的支持密不可分。現在西方對敘利亞進行石油出口制裁,伊朗就利用自己的渠道代替它出口。而伊朗,則自從高舉“自由和民主”大旗的革命成功之后,就成了西方最主要的敵人。當兩伊戰爭爆發時,美國等堅定的站在薩達姆的一邊,而且美國軍艦還擊落過伊朗客機。而最令西方無法容忍的是,伊朗長期以來研發核武器。為了阻止伊朗,西方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包括電腦病毒。最近幾年來,多名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這樣的事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比如俄羅斯前特工利特維年科在英國中毒身亡,竟引發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口誅筆伐,在英國乃至歐洲掀起一股“俄羅斯威脅論”。但伊朗核科學家接連被暗殺,卻沒有一個西方國家出來主持正義。所以,在西方看來,只要打倒敘利亞,自然就令伊朗完全孤立,孤掌難鳴的伊朗要么妥協,要么被西方一勞永逸的解決。
第三,西方劍指敘利亞,意還在俄羅斯。俄、敘兩國雖然并不接壤,但兩國的盟友關系從冷戰時就已經形成了:雙方建交比敘美建交早兩年;第三和第四次中東戰爭時,蘇聯向敘利亞提供了高達35億美元的援助,云集敘利亞的蘇聯軍事顧問多達3500人。當時大量在蘇聯留學 的敘利亞人現在很多都在敘現政府中擔任要職。蘇聯解體之后, 敘利亞是俄羅斯的第三大武器買主----伊拉克和利比亞政府被推翻后,俄羅斯可不想再喪失一個軍售客戶,俄羅斯在敘利亞港口塔爾圖斯的基地是其設在除獨聯體國家外的唯一軍事基地(這是蘇聯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海軍基地),也是其在地中海的唯一立足點----保留該基地對于遏制日益逼近俄邊界的北約,應對中東地區沖突及極端主義威脅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外,俄羅斯在敘利亞還有高達二百多億美元的油氣田項目的投資。可以說敘利亞是維護俄在中東利益的重要戰略支撐。 所以,當敘利亞“革命”發生后,高調公布最新型T-90坦克運抵敘利亞,三艘俄羅斯軍艦也迅速進入敘利亞塔爾圖斯潛水域,其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也在向地中海集結。正如敘利亞總統顧問巴薩姆•阿布杜拉曾說過的,捍衛敘利亞其實就是捍衛俄羅斯自身戰略利益。俄科學院專家維克托稱,俄在利比亞問題上支持西方,但什么都沒得到,現在“莫斯科已沒有多少盟友可以拋棄,尤其在俄面臨選舉、民族情緒上升時,丟掉盟友將被視為投降”。這就是為什么俄羅斯一定要投票否決的原因。當然,對于俄羅斯來講,中東越混亂,危機越持久,石油價格就會越來越高。這對于依賴資源出口特別是油汽出口的俄羅斯意味著什么,無需多言。
最后,還有一個猜測。西方早就預料到俄羅斯和中國會行使否決權,所以這個提案即使通不過,也仍然可以使西方多了一個攻擊中俄兩國的借口,對之污名化,而令中、俄兩國國際形象大損(請問,誰還記得西方在突尼斯和巴林是怎樣干的?)。不僅如此,還可以損害它們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更為關鍵的是,西方現在正處于深度的經濟危機中,未必有能力再對敘利亞動手,但它們又不能對敘利亞的局勢坐視不管,特別是有利比亞成功的案例在前。但中俄否決提案之后,西方就擺脫了不干預的責任,真可謂一箭多雕。這也是為什么提案否決后,美國和英國異口同聲的聲明,中俄要為敘利亞的暴力負責。
西方和俄羅斯各有各的算盤,從表面上看并無直接利益糾葛的中國何以也堅定的站在俄羅斯一邊?特別常任理事國的否決票一票足矣,中國完全可以投棄權票,搭一搭俄羅斯的便車就好。
以本人觀察,中國投的否決票并不是為了支持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雙方的交情根本到不了這一步。而是為了給西方顏色、支持俄羅斯和為了自己在伊朗的石油利益。
2008年西方進入危機時代以后,中國崛起的威脅已從經濟層面上升到政治模式的高度。特別是美國不顧伊拉克和阿富汗混亂的局勢,仍然決定抽身,轉向亞太,直指中國。在南海、東南亞(緬甸、越南、菲律賓)、南亞(印度)、東亞(日本)、澳州等紛紛插手,力圖遏制中國。中國借制裁敘利亞一事,向西方展示實力,發出警告,十分明確地表明,沒有中國的配合,任何國際事務西方都無法解決。如果西方不在事涉中國的核心利益上放手,也別指望中國在它們需要的事務上得到中國的幫助。
冷戰結束后,對西方一邊倒的俄羅斯卻遭到了暗算。被羞辱之后并付出沉重代價而覺醒的俄羅斯轉向中國(2008年當美國金融危機達到最危急的時刻,據時任財長的葆爾森回憶,俄羅斯派高級別代表團訪問中國,提議聯手拋售美國國債,足可見俄羅斯對西方仇恨之深)。俄羅斯的下場自然對中國是及時的提醒,另一方面,西方由于無法承受和接受中國的強勢崛起,雙邊矛盾和摩擦急劇上升。所以中俄建立不是同盟的同盟,勢所必然。所以,當俄羅斯需要中國的時候,中國自然不能缺席,否則雙方的信任和聯盟將名存實亡。如果以后中國需要俄羅斯的時候,將何以開口?更何況,2007年1月,當聯合國就緬甸局勢投票時,俄羅斯站在了中國一邊,一起投下了否決票。現在中國自然也要投桃報李。而且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盡管中蘇(俄)關系波動起伏,但蘇(俄)并沒有觸犯中國的核心利益如西藏和臺灣。這是和西方最大的不同。而西方即使是和中國是盟友關系時,也仍然沒有放棄介入臺灣和西藏事務。
伊朗是中國的第三大石油供應國。2011年中國從伊朗進口原油2776萬噸,較2010年增加30%----要知道整個2011年中國原油進口總量僅增 6.1%。更重要提,伊朗是西方少數沒能控制的石油資源之一。假設西方連伊朗也抓在手里, 中國的能源安全真的是朝不保夕,到時中國勢必受制于西方,其彰顯主權的獨立外交將大打折扣。所以,中國和俄羅斯一起投出否決票,不是討好敘利亞而是伊朗。
最后,還是要講一講道義。畢竟,人類發展到今天,赤裸裸的叢林法則也有些不合適宜。這就是為什么經常要搞一下雙重標準:既要有利益,也要不時的講一講原則。
拋開中俄的相關利益不談,敘利亞的問題是否就是西方認定的專制政權對民眾的鎮壓?我們知道,阿拉伯國家由于歷史原因(這和西方脫不了干系),都有尖銳的宗教、民族矛盾。這些沖突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今天以“民主和自由”面目出現的阿拉伯之春同樣是如此。利比亞內戰發生之后,反抗卡扎菲的力量被稱為自由戰士,結果革命勝利后,這些自由戰士就顯了原形:分割占領首都、秘密監禁成千上萬的平民、通往首都的道路上隨意設置關卡、建立了自己的武器庫、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甚至洗劫了過渡委員會總部。最后倒是美國的學者講了實話:這不過是一群大部分被基地組織控制的烏合之眾而已(美國加州大學教授阿伯德拉希姆)。今天的敘利亞,很難講不會是明天的利比亞。我們看到的是,在堪培拉,抗議示威者沖進敘利亞駐澳大利亞大使館,造成大面積損壞,還偷走電腦。而在開羅,示威者闖入使館進行劫掠,并在1樓放火。在德國,有20人強行闖入敘利亞駐柏林大使館,并損壞了使館辦公室。在利比亞,約有300名敘利亞流亡人員干脆占領了敘利亞駐的黎波里大使館(利比亞之無政府狀態可見斑)這些無視國際法的所謂反對派,當權后會只怕比阿薩德還不如。就如同今天的利比亞,主張一夫多妻制,要求按沙里亞制訂法律,真的是比卡扎菲時期追求的世俗化倒退很多。不客氣的講,以阿拉伯世界的現狀, 革命或不革命的區別僅在于產生的是“親西方的專制或反西方的專制”而已。法國的托克維爾早就講過:“以人民主權的名義并由人民進行的革命,是不可能使一個民族獲得自由的”。所以僅就人道和道義方面,西方實際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再需要多說一句的時,雖然最后修改過的草案十分的溫和,沒有任何使用武力的字眼。然而,利比亞的教訓歷歷在目:西方的行為完全超出聯合國的授權,并通過單邊不公正的軍事參與,完全成了內戰的一方。現在恐怕西方又要故計重演,俄羅斯豈能再上當?比如草案要求敘利亞各方停止暴力和報復行為,但假如反對派不停止暴力,政府也同樣回應的話,西方恐怕只會針對政府。就如同明明決議是對利比亞進行軍事禁售,但西方卻源源不斷的提供武器給反對派。這種假聯合國決議卻謀一已之私的西方怎能令人相信呢?
所以中國這一次罕見的動用否決權,是一次深思熟慮、含意極其豐富的外交舉措。既維護了國家利益,也沒有違反道義原則。當然敘利亞畢竟不是真正的中國問題,中國做到這一步就要適可而止,對俄羅斯也算是仁至義盡。下面就看俄羅斯怎樣和西方博弈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