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吃了兩個蛋塔,喝了一袋牛奶,終于與國際接軌了。昨天早晨我吃的是燒餅夾肉,喝的是豆腐腦,還有著較濃的本土化特色,離與國際接軌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短短一天時間,我便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實在是自己人生發展中的一大跨越,可喜可賀也哉!
似前面講到的情形,以前也發生過的,只是由于認識上的謬誤,并沒有上升如此高度而已。然而,在吃完蛋塔喝完牛奶之后,上網看了一篇文章,卻實現了認識上的升華。該篇文章在為旅游業中存在的宰客問題尋找藥方時指出,應當盡快與國際接軌。不與國際接軌,就會有喪盡天良的宰客,一旦與國際接軌,就會誠信經營,這實在是宏論了。我在大驚失色之際,仔細檢查自己的所吃所喝,認真查找與國際接軌的亮點,后終于發現今日的早餐已經與國際接軌,心中方覺釋然且大喜過望。
然而,仔細想來,吃飯的問題與國際接軌倒也沒有什么大問題,不過把燒餅夾肉換成蛋塔,把豆腐腦換成牛奶罷了。至于旅游業是否宰客,國際卻未必有不宰客的“軌”。國際云者,其實不包括中國,否則便不必急著與國際接軌,不僅如此,看樣子亞非拉等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亦不包括在內,如歐美韓日者,方好算作是國際的。在某些“全社會導師”的眼里,最國際最國際的美國,旅游業中想必是沒有宰客現象的。而我們的“全社會導師”所稱的與國際接軌,主要恐怕也是指與美國接軌。不過,我在幾年前看過有人寫的美國旅游指南,提醒前游人要在口袋里裝一點零鈔,十美元二十美元均可,因為美國有些地方搶劫案經常發生,口袋里裝一點零鈔以防暴徒太過失望而傷人。原來美國那地方的不法分子,不擅長宰客,卻擅長宰人。
若美國地方的確不擅長宰人,那么這個破“軌”不接也罷。如果宰人的事兒在美國發生也不頻繁,那么我們也未必一定要與美國接軌。就算不談民風淳樸忠厚的中國古代王道樂土的時候,僅說建國之后的幾十年內,中國大地也很少宰客之風。況且不僅沒有宰客,各地民眾還紛紛以助人為樂。從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這段時間看,宰客之風的初興大約在八十年代中期,發展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高度發展則是近十年的事兒。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把以往的先進經驗拿出來研究一番卻非得與那不可靠的美國接軌呢?
當今的“全社會導師”動輒便談與國際接軌,依我的看法,恐怕是中了“與國際接軌”之病毒。雖然也有人稱“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但其所謂民族的,也僅是指民族的服裝、節日之類,至于其他,還是哭著鬧著要與國際接軌。所以,那些以“全社會導師”自居的高士們,未必真正懂得什么是民族的,什么是世界的,在哪些方面中國應當與國際接軌,在哪些方面國際又應當與中國接軌。表面看起來,他們的思想有些混亂,但究其實質,所謂接軌,便難免暴露出“投誠”的意思來。
如此一想,我今天剛剛產生的與國際接了軌的高興勁就馬上變成了一盆冷水,越想越寒。看來一個人要想取得一點進步真地是很難啊!你說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