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婧(記住這個名字)
12月19日,廣東佛山數百名工人聚集在佛山華鷺自動控制器有限公司門口拒絕上班,他們訴求很簡單:要求加班。
近期,我采訪了多起珠三角的罷工事件,亦采訪了多家中小企業的“用工荒”。我發現,長時間的加班,對很多外來工來說,更像一種福利。
深圳西鐵城代工廠罷工的時候,罷工的帶頭人約我晚上11點見面。他說,要加班。我很奇怪,不是罷工了嗎?還加什么班?他很高興地說,“這是公司的安撫措施,我們加班,才有錢掙。”
他們正常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每天工作八小時。但他們愿意從早上8點一直干到晚上11點,除了吃飯,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原因就在于: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時,那么他們拿到的,就是深圳的最低工資:1320元。只有加班,才會在這個基礎上拿到更多的錢。比如,如果一天干14個小時,就能拿到2200多元。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自愿加班”。對大型的代工廠來說,“只有表現好的,才有加班的機會;表現不好的,工廠就剝奪加班的權利。”
對這些來到珠三角的內地打工者來說,他們既關心起薪標準,更關注干活時間。多數人愿意盡可能地多干活——離家在外,讓他們在周末或者節假日休息,沒什么意義。
但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珠三角的制造業受到了沖擊,多數企業面臨著“無班可加”的狀況。在廣州新塘這個“牛仔之鄉”,很多工人因為“不能加班”提前回內地過年了,這也加劇了“用工荒”。
看我似乎是個尋找工作的人,一個老板神秘地對我允諾:“我保證你每天都有10個小時的活兒可干,每個月放假時間不超過一天。”
他身后的這個廠,一個女工正在忙碌地剪線頭。她說,“最好的工作,就是讓我們除了過春節,沒有任何節假日。我就喜歡一個月累計工時超過300個小時的那種感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