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評論稱中國知識界普遍親美仇日恨俄 | |
2012-01-16 20:56:28 | |
資料圖:描述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一直受到國人歡迎。 明末來華的耶穌會天主教傳教士,用天文歷法和時鐘作為禮物進入中國傳教,后因禮儀之爭歸于失敗。而鴉片戰爭后,來華傳教的美英新教傳教士,則通過辦學校建醫院來教化中國,最終大獲成功。 中國人大都感恩美國仗義,“退還”一半庚子賠款來培養中國留學生。實際上,1906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斯向總統遞交《關于向中國派出教育使團》的備忘錄明確建議:教育比軍旗武力更重要。美國與別的列強不一樣,從一開始就在中國大辦教育,培養親美文化精英,進而借他們來影響控制中國,是極其深謀遠慮的文化戰略。
改革開放后,中國大多數的留學生是派往美國,政府也持續選送省市高級官員去美國培訓,留美精英深深影響了當今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知識界。 另外,自嚴復翻譯天演論以后,百年中國深受“西方中心主義”的社會進化論蠱惑:西方(尤其美國)代表了“現代”、先進,中國代表了“前現代”、封建專制落后,文化自卑感病入膏肓,構成了中國知識精英普遍親美崇美的文化史觀的原因。 日本原先是受美英扶植以制衡中俄。1894年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是靠了美英財團給日本提供軍事貸款。美國在甲午戰爭期間支持日本侵占朝鮮,美國的軍事顧問幫助日本海軍擊潰中國北洋艦隊,還在外交上幫腔日本向中國勒索賠款割地。1931年至1941年十年間,美國也一直援日侵華,只為了慫恿日本攻擊蘇聯。如今,戰后日本被美國去勢,已淪為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中日關系,如釣魚島問題,背后其實是中美關系。 今天中國知識界,除了親美崇美,還彌漫一種明顯的仇日恨俄的氣氛。打開電視,滿眼都是抗日電視劇。抗日題材持續激發著國人的仇日情緒。與此同時,中國知識界大規模掀起歷史翻案風。最聳人聽聞的翻案之一,是蘇聯特工制造皇姑屯事件謀殺張作霖,蘇聯人偽造《田中奏折》,以便“將禍水引向中國”。否定《田中奏折》的真實性,并認為中日戰爭是蘇聯離間挑撥出來的。這里筆者無意作討論,只想說,這樣的翻案不惜為日本侵略中國開脫罪責,是為了讓中國人民仇恨蘇俄。 今日中國知識界渲染仇日恨俄,似乎別有意味。因為,如此惡化中國與近鄰的關系,只有美國得利,符合了美國的全球戰略。而中國知識界一股強大勢力在竭力離間、仇化中日和中俄關系,這種傾向是否值得人們尋味?如此仇日恨俄的背后,是否有鼓勵熱愛美國之深意在焉?還有,在抗日題材充斥銀屏的同時,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卻罕見于我們的影視,是否在親美崇美之外又恐美呢?美國挑唆南海問題,鼓動越南印度反華,C形包圍中國,還有金融掠奪等,美國才是今日中國崛起最危險的敵人。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