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東政協委員的創意叫好
頑石
廣東省政協委員劉立平昨天向記者介紹他的一份提案:建議在港珠澳大橋珠海澳門登陸點塑建“和諧女神”。他說,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也需要有一件標志性的文化建設,永遠矗立在中國東部沿海,從而預示著中國和諧社會的獨特文化精神,并顯示中華民族將為人類作出更偉大的貢獻。
看了這則消息后,頑石不由擊節興嘆,大聲叫好。廣東的確是誕生神奇的地方!“特色經濟模式”,“春天的故事”,“做蛋糕理論”,“富士康十三連跳”,“小悅悅事件”,“烏坎村事件”,“海量工人罷工(高呼打倒漢奸)”……這些事件發生或者理論出臺,無一不具有標志性意義,對這個國家均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劉立平委員的確有創意!他的提案完美的解釋了什么叫中美國。“和諧女神”的命名由“和諧”加上“女神”組成。“和諧”是當代中國標志性話語之一(事實如何另當別論),是典型的特色中國元素。而“女神”有什么意味呢?同樣是神像,同樣豎立在海島上,恐怕稍有常識的人都會聯想到矗立在美國紐約市海港內的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被譽為美國象征的自由女神像。特色中國的“和諧”聯姻“自由”美國的“女神”,就成了“和諧女神”。還有什么比“和諧女神”更能形象的詮釋中美國內涵的呢?
劉委員的“標志性文化建設”這個說法簡直太準確了!一段歷史的開創總是會有個標志的。比如,“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成了新中國前后30年的分水嶺,“潘曉來信”就曾經成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的價值觀轉變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私自利的價值觀的里程碑。可遺憾的是,這些標志性事件都沒有一個標志性的文化設施來昭示它們的標志性意義。在一些人心目中,中美國已經既成事實,至于是哪個事件成為中美國的標志,倒是見仁見智,有人認為是1979年那次著名的“訪美事件”,也有人認為是十年前簽訂的《世貿協定》。總之,標志性的事件可以找出若干,但標志性的文化建筑卻還沒有豎立起來。現在好了,劉委員的提案解決了中美國這段歷史的開創沒有標志性的文化建設的重大缺陷。
由此可以推斷,劉立平這個名字將載入中美國的史冊,他的提案將在中美國的歷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2.1.17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