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陽痿”高薪也撐不起“尊嚴”
“醫生工資應該比市內平均工資高5-10倍,工資高且來源合法,這樣醫生才能有尊嚴地活著,醫改才能成功。”在近日的廣東政協分組討論會上,該省政協委員、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王頎談及醫生工資的話題讓現場議論炸開了鍋。這個話題是在談及“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工資低到只有兩三千元”時引起。現場委員對此說法不一,但都認同應該參照當地公務員待遇,于是則有了王頎那番引起爭論的言論。(據1月16日濟南日報)
“瓦漏格子稀,人窮怪屋基。” 醫生的尊嚴患了“陽痿”,將病因歸結為收入過低,這種歪理邪說與李洪志的“法輪大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在醫療衛生系統引起廣泛共鳴,這是赤裸裸的拜金主義。
尊嚴是與“人生而平等”一道作為生命的附屬物,賜予了每一個人,無論工人、農民、教育、學生甚至乞丐都有尊嚴。尊嚴與金錢無關,是靠人品、人格和責任心支撐,“不受嗟來之食”就是乞丐尊嚴的支撐。
其實,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十分尊崇醫生這個“救命”職業,我們從來不缺懸壺濟世受人尊重的名醫,但同樣也不缺草菅人命的庸醫。正是一些醫術不高要價高,或者以高明醫術為“漫天要價”工具的醫生存在,才造成了如今醫生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一直下降的現實,廣為流傳的“什么都沒有無所謂,千萬別有病”段子就是一個佐證。
王頎作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看到醫生尊嚴降低的現象,應該說是一位具有一定憂患意識的醫療官員,只是將尊嚴降低的原因歸結于“收入過低”,則是切錯了脈、看錯了病。
靠呼吁“高薪養醫”,來逼迫社會對醫生尊重這一辦法本身就是行不通的。就如“高薪養廉”的提議一樣,除了換來譏諷和口水外,不會任何療效。
尊嚴是自己爭取來的,不是他人施舍給你的。醫生的尊嚴從何而來?如同受人尊重的官員是從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來,受人尊重的警察是從其公正執法熱情服務中來一樣,醫生的尊嚴只能從其救死扶傷的天職中來。醫生要得到社會的充分尊重,必須從每個醫生自身做起。以“醫者父母心”的情懷關心對待患者,以高超高明的醫術解除患者的痛苦,以優質的服務、嚴格的管理、合理的收費贏得患者和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換句話說,就是先把“陽痿”的醫德治愈,才能使醫生的尊嚴“舉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