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年,北京市預算公開、三公公開、財政收入首破3000億等備受關注。今年1月11日,北京市兩會代表委員政務咨詢會現場,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早早地坐在財政局攤位的“中央”,一臉淡定自若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已運籌帷幄。
預算
2011年3月底之前,北京幾十個部門公布了2012年部門預算。樓堂館所翻新花多少錢、新買公車花多少錢,市民都可以從龐雜的數據中得知。
楊曉超說,在當前的大背景下,預算公開越來越細致是大勢所趨。按照財政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部署,北京要求各部門3月底前公布詳細預算。雖然各個部門是公布主體,但財政局作為主管部門,對各個單位進行了督促。
三公
去年8月16日,北京40個市級機關統一格式、統一時間公布“三公經費”,且都有較為詳細的說明。楊曉超表示,如此公布,就是為了避免一些無端猜疑。他認為,公開并不是簡單地列出一個數據,而要有清晰的說明。公開也不是簡單的公開,而是抓管理和基礎的一個過程。由于“三公經費”數據龐雜,因此財政局在統一口徑、數據核對、公布時間上做了較為細致的安排。因此,后來的公布才會一致、且對公布內容公眾較為滿意。
收入
去年12月31日,加班加點統計數據之后,北京一年的財政收入情況得以清晰: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增幅高達27.7%。這一數據讓人驚訝。去年,北京面臨著限房、限車、首鋼搬遷等對收入帶來的影響。緣何財政收入還有如此可喜的局面?
楊曉超表示,這首先得益于北京經濟總體形勢向好。此外,北京多種新興產業,鞏固了北京的增收。還有一個原因是2010年房地產市場火爆,但由于稅收收取有一個時間周期,所以去年上半年收入增幅較高。
公開過程中未感受到壓力
新京報:去年3月北京要求所有部門公開預算,但相當一部分部門拖延公開被媒體點名,那段時間財政局和你有沒有受到其他部門的壓力?
楊曉超:沒有壓力。各個部門也都是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陸續公開了。個別有晚的,可能也有特殊原因。但在8月三公公開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當時42個市政府委辦局同日公開。頂多有部門早上公開、有的部門晚上公開。
新京報:有委辦局的官員跟我們說,在預算公開、三公公開時,所有單位,包括很多強勢的委辦局都怕出頭,怕點名,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你怎樣看待這種現象?
楊曉超:大家的思想是不是都那么統一,是不是都認為應該公開,公開得越細越好?我不敢說。
作為財政局,我們除了公開好自己的“賬本”,還要積極創造條件,從專業和氛圍上指導、建議兄弟委辦局主動、細致地公開“賬本”。
新京報:去年北京在財政公開上,你覺得有哪些得失?
楊曉超:首先得說,預算公開的好處太多了。公共財政需要公共監督和公共決策,因此財政信息的公開也是鼓勵各界參與政府決策的一個有效渠道。另外,從政府自身管理來講,財政公開對于政府機關本身,也是一種鞭策,如果只花錢,不辦事,公眾就不答應。
決算將詳細公開到項級科目
新京報:今年在打造“陽光公共財政”上會有何舉措?
楊曉超:北京今年將首次公布市級政府部門的行政經費支出,包括人員工資、辦公經費等,讓公共財政更加透明,對政府機關的行政成本管理也是一種鞭策。
今年,還將要求市本級部門在預算編報中增加“三公經費”預算報表,今后對“三公經費”預算進行單獨列示。
另外,2011年的決算會和預算對照,詳細公開到項級科目。如果不涉及涉密問題,我們想公開全部市本級部門的預決算情況,公開內容與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批的內容一致。
新京報:區縣政府何時公開“三公”開銷?
楊曉超:市政府已向全市各區縣下發了指導性意見,希望各區縣能夠在今年公開。但區縣“三公經費”的公開主體,是各區縣政府,因此,區縣“三公經費”公開工作,將由區縣級財政和區縣部門具體負責、逐步落實。(記者 魏銘言 蔣彥鑫浦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