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伊朗石油減半,或許是為國內調整經濟結構而來
近日媒體紛紛報道中國近期將從進口伊朗石油減半消息,眾說紛紜中特別指出這是美國施壓后的結果。會嗎?
或許不是。我們應該提倡從宏觀角度看問題,大概從2010起,國家主席談到經濟問題,始終強調要把調整國家經濟結構放在重要位置上。然而,近幾年搞經濟還是各搞各的調。這樣現象,用文革話說是兩個司令部在指揮,用現在話說叫黨政分開。雖然期間提出過“黨要管黨”口號,但改革后由于長期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使得行政指揮“司令部”更具工作指導中實際作用發揮。當然落實到社會上,還是以GDB發展為中心,保八過了保七,實際達到了保九上十的效能。于是全國近幾年都一樣---滿城挖。反正任上一期就非得把中國翻個底朝天不可。然而,具體到百姓實際民生生活,基本不管不聞,以致買不起房子看不起病讀不起書現象越來越嚴重,以致物價走勢越來越高;以致天怨人怒民怨沸騰用高成本來維穩。那么,這樣的以GDB發展為綱領以房地產業發展為中心的經濟勢頭方向還能走得下去嗎?雖然,郎咸平教授就近年來經濟指標作了全面性實事求是的分析報告講座,是被主流媒體打入冷宮。然GDB發展為綱路線給社會帶來的弊端潰敗現象,卻叫社會民眾看在眼里是一清二白。走不下去的時刻現在終于到了,也就是國家主席提出要調整經濟結構時機正式出現。
當然,現在即使不提出調整經濟結構,社會市場經濟自己內部的客觀規律也會自動走向調整。比如,房地產業因為房價高逼使百姓必須回到唐朝開始工作才叫買得起而人們又回不去大唐時代,只好選擇放棄購買;當社會無力申請購房動機時刻,也就證明了以房地產業發展為中心的GDB發展為綱領的政策破產,在房地產業即將成為中國最垃圾產業局面時候是一損俱損,影響著方方面面自不待言;自然指揮經濟“司令部”的號子就大打折扣,用清倉大甩賣形容也行。當然,這個時候黨來管黨不僅能號令執行,而且會成為社會共識!于是,我們看到今年廣東兩會不再高喊GDB發展為中心口號時,就一點不奇怪了---因為中國要調整經濟結構的步伐已經開始!
也就是說,當調整經濟結構的時候,是要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以民生共同富裕為導向之路很清晰的展向在人們眼前,我們很高興看到重慶是先行一步。同時,重慶2011年來了那么多全國級重量媒體單位客人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重慶領導面子有多大,而是中國新一場大戲在即將開場之前的樂鼓開幕曲。
想一想,如果我們在新的一個十年要走服務民生發展文化產業道路時候,其經濟建設的中國還需要那么多的原油干什么?既然拋棄了“滿城挖”以GDB為綱的發展模式,中國經濟建設就中國自己的原油供應能力是相對自給自足,再加上一部分進口就完全能保證國家建設順利進行。顯然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講,改變進口伊朗石油減半,就不是美國重壓效果,而是國內內部經濟結構調整開始的需要。
不過,這只是第一種猜想,是好的分析。但另一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就是美國用經濟制裁加軍事威脅中國之結果。
由于改革,到目前為止中國用“韜光養晦”政策走了近二十年。其實叫韜光養晦還不如叫“韜光養豬”更恰當。豬是什么,告訴現代年輕人:豬,最怕生人走進面前,你一走近豬圈豬們會嚇得四散跑開。也許就是年初,美軍軍艦進入了南海,就是把公改私有后的國內大資本家們嚇得要命,從而就改變了中國為自己利益服務的國策而迎合美國的指揮。過去中國二十來年,在改革開放與思想進一步解放旗幟下不就是這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對內對外政策,不斷的改得面目全非嗎!再改一次又有何不可。被迫接受美國要挾是有可能的,中國目前既然是肥豬時代,說不定今年美軍在“18相送”開會期間來一曲南海軍艦大游行,哪“17與18們”再如何處置,打還是不打,說還是不說;這都是個大問題,所以,也不排除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條件交換。中國,真的不是毛澤東那個偉大時代,不僅中國人享受不到揚眉吐氣的自豪,連亞洲各國也看不到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希望!
當然,這幾種情況,都有可能存在或不存在。
附件:外媒關注蓋特納游說中國 從伊朗進口石油已減半2012年01月13日
來源:新華網
中國是伊朗石油最大的買家,占其出口比例達22%。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10日文章】題:北京與德黑蘭即將分手
中國終于要在伊朗問題上調轉方向了嗎?多年來,北京的堅定支持幫助伊朗政權挫敗了因其核野心而孤立和懲罰它的國際努力。
然而,本月有鼓舞人心的跡象顯示,中國正在重新評估它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關系。
面對奧巴馬政府對伊朗中央銀行施加的新一輪經濟制裁,加上歐洲國家越來越有可能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中國已經開始減少與伊朗的石油貿易。
本月,中國每天進口的伊朗原油減少了大約28.5萬桶,相當于以往中國每天從伊朗進口的原油總量的一半。
中國官員還暗示,這一削減伊朗原油進口量的舉動將持續到2月乃至2月之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