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前,筆者的預測是確定馬英九勝出,贏30萬票為大概率,除非出現類似“兩顆子彈”那樣的驚人奧步,否則蔡英文沒有獲勝可能,而宋楚瑜勝出的可能性肯定為零。具體得票張數有待唱票結束核實,比30萬的起跳點大已是定案。馬具體贏多少票有賴于宋楚瑜能從55%的選票中分到多少,我原先的估計是老宋得票率以4%為起點,但從計票開始就一直維持在2.8%,雷打不動,棄保效應非常明顯。不管怎么說吧,我的一顆懸著的心起碼可以放下了——不用擔心挖墳黨打臉。
以30萬票為起跳點,主要是基于臺灣藍綠基本盤和宋楚瑜參選這兩個要素。與上次大選不同的是,這次我將藍綠基本盤由原來的6:4放寬到了5.5:4.5,馬宋將“分享”那55%,最后結果為5.44:4.56。具體到各選區,藍綠得票比例會有變化,但正負抵消后,整體仍然呈現出鮮明的基本盤特征。宋楚瑜本來就不是沖著大位參選,其個人沒有一點勝出的可能,以老宋的精明,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之所以帶著罵名赤膊上陣,主要是為了帶領親民黨過5%的席位門檻,而他的確達到了目的。既沒有“拉下馬”,又帶領親民黨獲得了3個“立委”席位,宋楚瑜是真英雄。往大了說,是對民主政治的貢獻。投票前宋楚瑜沒有像馬英九和蔡英文那樣到處掃街拜票,可見老宋是順應了老戰友連戰的“溫情呼喚”顧了大局的,而正是宋的參選激發了藍營選民的危機感?;颈P擺在那兒,只要投票率高,馬英九勝出的希望就很大。
之所以將基本盤放寬到5.5:4.5,是因為馬英九在08年狂勝謝長廷后,沒有攜大比分的有利條件重拳撥亂反正,也即沒有大刀闊斧消除陳水扁的“去中國化”,反而將“不統、不獨、不武”打造成了主流輿論。在這種狀況下,一方面讓部分深藍選民含淚投給馬英九——他們對馬英九雖有怨恨,但絕不希望民進黨獲勝,所以“含淚族”有一部分將領導人票繼續投給馬英九,而將政黨票投給了親民黨,宋楚瑜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另一方面也讓部分中間選民向淺綠方面靠近,這就是藍綠基本盤變化的路線圖,最后歸結為經濟選民讓馬英九成功連任。
除了藍綠基本盤和宋楚瑜參選,另一個重要考量是馬英九逢選必勝。從往日看,只要是馬英九參選都以勝出告終,不論競爭對手是黨內同志還是民進黨的精兵強將,哪怕是對陣蠱惑性極強的陳水扁也照贏不誤——馬英九是唯一勝過陳水扁的人。既然不是一兩次而是很多次,這里面肯定有內在原因,絕非碰巧。就身份來說,他父親是湖南人,自己卻在香港出生,是“外省人”又不完全是;就光環來說,他有世界頂級學府的博士學位以及“師從”蔣經國的經歷;就個人特質,馬英九為人厚道、清廉,長相也算是“萬人迷”。順便提一下,08年大選時,我是將后者算進去了的,4年以后,馬英九到處都想圓,做得很累,老了很多,故本次不將該因素計算在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金門地區、臺灣北部等藍營傳統票倉自不必說,在綠營傳統票倉高雄和臺南,蔡英文的“盈利”狀況可以用“大跌眼鏡”形容,這又是為什么呢?其實就是兩岸政策。馬英九說的“不統”是個政治概念,在經濟上,中國國民黨重新上臺后,的確放寬了兩岸合作,ECFA、兩岸通航、大陸民眾赴臺游等等,讓臺灣民眾得到了實惠,真金白銀看得見,加分多。馬英九勝出的七十幾萬張選票根本上就是大陸臺商用腳投票的張數,他們本來就有能量,一架架包機回臺灣投票,相當可觀。另一邊的蔡英文,競選期間主攻的就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什么“臺灣共識”,不輸才怪!
唱票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綠營名嘴陳立宏就說,馬英九贏,顯示企業主挺九二共識的經濟牌生效,臺灣經濟選民對兩岸關系穩定的支持。這是事實,但他說得不全。藍綠基本盤從08年的6:4變成了現在的5.5:4.5,這是連任的馬英九需要高度警惕的,若不然,等到民進黨回過味來,4年以后的大選就難說了。蔡英文未婚無后,又是半路上加入民進黨,不可能是臺獨原教旨主義者,祭臺獨大旗只是為了當官,敗選后必然辭去黨主席職務,只是不知道哪路神仙接過民進黨的大棒,加上敗選教訓,人家也會變。剛從民進黨手上奪回權力的第一個任期,我就說過,以馬英九的個性,政治上肯定是主打保守?,F在成功連任,有條件在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上加上和平政治議題,其實就是重拳撥亂反正,將被陳水扁撥亂了的政治生態撥回到正確軌道上。
“九二共識”是中國大陸、臺灣島內和國際社會的公約數,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希望所在,它的完整組成實際上包含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一個基本成功,另一個有待開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