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做飯時央視4正播《海峽兩岸》,大約是說米國又在臺灣問題上做手腳、加強軍事介入臺海的話題,主持人李紅說請本臺特約評論員孫哲教授點評,于是趕緊放下手頭的活,看看這廝又有哪些歪論。
孫大教授說:“由于朝鮮戰爭的爆發和新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美國封鎖了臺灣海峽……”,其他話大都沒有記牢,不過滿嘴都是想表達米國無辜、中國挑起事端之類的言論,但是這句話確是印象深刻,為什么?因為近年一些漢奸顛倒黑白的關于朝鮮戰爭的言論熱炒過一陣,這句話就是比較典型的。
首先與孫教授探討米國封鎖臺灣海峽與朝鮮戰爭因果問題。這本來是一個小兒科問題,結果讓漢奸們一炒,蒙蔽了很多人。按孫大教授的說法,如果朝鮮戰爭不爆發、中國不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米國就不封鎖臺灣海峽。然而,孫大教授不會不知道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爆發,27日米國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中國10月19日出兵朝鮮。是米國侵略中國在前,中國抗美援朝在后,此其一也。其二,孫大教授也應當有這樣的常識:一支艦隊的出動必須有一定的準備時間,而不是象自己的老婆隨時都可叫來××××。假設按孫大教授的說法,米國封鎖臺灣海峽是因為朝鮮戰爭爆發,那么請問孫大教授:從戰爭爆發到決策到第七艦隊出動實施封鎖,兩天時間夠嗎?你以為那是你老婆隨叫隨到?那是一支艦隊。本人雖然不知道這個過程需要多少時間,但是知道兩天絕對不夠。也就是說,米國對臺灣海峽的封鎖蓄謀已久,沒有朝鮮戰爭米國也會這么做,而且時間比1950年6月27日晚不了幾天。
其次,朝鮮戰爭是誰挑起的?很多網友認為是朝鮮挑起,理由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進攻韓國。其實,從二戰結束到朝鮮戰爭爆發期間經歷了很多故事,米蘇兩國以三八線為界后,金日成主張全國統一、民主選舉,即今天“公知”們夢寐以求的一人一票。但是李承晚在米國支持下堅決反對。后來李承晚成立大韓民國,金日成隨后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雙方都想武力統一,都在積極備戰,兩國始終摩擦不斷,你給我一槍,我打你一炮,最后導致朝鮮戰爭爆發。雖然以1950年6月25日為朝鮮戰爭開始的標識,卻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是朝鮮挑起了戰爭。這就如同一個美女總受流氓騷擾,今天流氓言語輕薄幾句、明天摸摸美女胳膊、后天摸摸美女屁股……最后美女不勝其擾抬起腳來踹向流氓“老二”,你能說是美女挑起的嗎?朝鮮戰爭與二次大戰期間的蘇德戰爭是不一樣的,孫大教授應當補補歷史課。
最后,新中國為什么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這個問題比前兩個問題略復雜一些,估計孫大教授理解起來更困難,不過我們還是不能放棄對孫大教授的幫助。從二次大戰后期起,米國的反共政策成為主流,任何對立意識形態都在他們打擊之列,這就是為什么支持蔣介石反動派挑起國共內戰。有人總是拿渡江戰役前后米國、蘇聯大使隨不隨孫科政府南遷廣州證明米國想與新中國交好,蘇聯如何可惡,這點確實能蒙蔽一些人。當年司徒雷登為什么不走?因為他想保護米國的在華利益,如果中共承認米蔣不平等條約,司徒雷登再考慮如何如何。中共以民族獨立為己任不可能承認這些不平等條約,于是《別了,司徒雷登》。蘇聯大使為什么走?很簡單,第一,蘇聯政府與國民政府有外交關系卻與中共沒有任何官方關系,當然應該隨著國民政府南遷;第二,蘇聯政府在中國內戰問題上一直保持中立,為了表示自己的中立立場,也不應當留下來。我這樣說不是說蘇聯政府做得多么好,而是想說不能以此攻擊新中國一邊倒外交政策。新中國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是當時國際國內形勢決定的,新中國成立后,迅速崛起,國力蒸蒸日上,在很短的時間內由一個不能生產火柴、螺絲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建設成為工農業門類齊全的大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是立了大功的。
前幾天看過一個視頻,好像是2012世界什么論壇,討論中國安全形勢,怎么應對,有戴旭、李偉、孫哲等。有人講敢言戰方能講和,這個孫哲教授立即反駁,原來孫大教授理解的敢戰才能言和就是馬上打起來,他理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幾個蠅精憋在屋里動動狗腦筋耍耍嘴皮子,根本就理解不了不戰屈人是因為別人不敢扎刺。當有人在談論米國針對中國設計的空海一體戰時,這廝還立即搶話提醒別人說空海一體戰只是米國一些智囊那么想想還不是米國就要立即實施如何如何。我靠,米國政府智囊在那里整天研究怎么收拾中國的方案本身就說明米國的敵對立場,就是俗話說的“米帝忘我之心不死”,難道等米軍打上門來燒殺擄掠才能證明米國政府可惡?這廝難道不知道墨子說服公輸般而止楚攻宋是因為宋有對策而不是因為哪個說客花言巧語?你沒有應對之策,敵人的夢想就會變成現實,如果有反制手段敵人就會流產。對這樣的專家,只能一聲嘆息:嗨!豬啊
話到這里,我就想,是不是把孫大教授的學問太低估了?怎么著也是清華、復旦博導,領著國務院津貼,在米國留學十年,不會是這水平吧?那么孫大教授為何總是如此宏論呢?恐怕是還拿著一份眾所不知的報酬吧!
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