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很多單位就不太樂意訂閱黨報,很多人了從來不看黨報。除了個人認識的偏差以外,黨報自身的不足也很多。不少有識之士指出,面對市場變幻和社會發展,有些黨報除了“被西化”以外,并不善于主動應對新形勢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黨報有很好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現在,人們最大的疑惑就是,黨報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物價上漲,社會治安及個人權益,此外,中國周邊國家的形勢及與中國相關的國際形勢,黨報能夠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而吶喊和呼吁嗎?有些黨報給人們的印象是,思想混亂,立場錯誤,文章“不給力”。
人民日報的聲音有點亂,比如,有些社論搞歷史創新,在社會上有頗多爭議。新華社似乎不再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心甘情愿地跟從在南方某報后面興風作浪。由于市場(私有)化,新聞報刊往往傾向于“小老板”和“洋大人”,為利益集團和權貴階層鼓與呼,為西方國家和友邦人士彈和唱。金融危機以來,南方報及其它媒體賊喊捉賊吹牛皮,瘋狂攻擊國有企業和中國金融體制,以關注民營企業和百姓民生為借口,歪曲事實真相販賣和兜售“資本獨裁”和“恐怖民主”。最近,新華社“有些人”公然欺騙國內民眾美化軍事挑釁,將美國針對“中共和伊朗”的新軍事戰略篡改為“針對伊朗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發展”。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判斷和立場,無論對與錯。面對市場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已喜歡的報刊和文章。象南方報和北方的少數報刊,當然也能迷惑很多人迎合不同階層的需要和胃口。如果黨報能夠為人民大眾發出獨立的聲音和思考,黨報也會有自已廣大而又忠實的讀者。
如果是經常訂閱黨報的讀者,往往會覺得黨報上的文章“不給力”。要么與事實不符,要么空話太多,難以提出讓人們信服的說法和有建設性的建議。比如,油價、房價,依然是大多數中國人遭遇的疑難雜癥;農民工外出務工、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及民營企業的社會地位,向來就是社會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南海及周邊國家的形勢和發展,長期以來讓有良知的中國人難以釋懷。面對諸對問題,人們在黨報上很難發現有客觀而又中肯的專業分析和說法,充斥在報刊媒體上的大多是由經濟學家、法學家和社會學家從西方學界搬遷過來的“殘渣剩羹”和轉基因“不良品”。實踐表明,很多說法和做法都是錯的。至今讓我不解的是,在實踐中我們有好的做法和傳統,一直以來卻得不到重視和宣傳、關注和思考。
此外,由于新興的網絡媒體的發展,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獲取到各類五花八門的信息。網絡媒體上的信息,龐大而繁雜五花八門。黨報又該如何爭取自已的讀者和人民的支持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