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歐美醫學界都拒絕中藥以處方藥品身份進入主流醫藥市場,而澳大利亞卻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西方國家,這并非偶然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匡林發自悉尼 凱瑞·荷絲是德國人,在澳洲一間移民學校當老師,乘中午休息時間趕到悉尼中醫鄭醫師那里看病。“我患了重感冒,吃了3周西藥都沒用,不停的嘔吐。經朋友介紹到這里扎了一次針,吃了一天藥,沒想到次日病情大為好轉。”凱瑞·荷絲開心得不得了,還介紹朋友常去看中醫。 作為醫療和保健手段,中醫如今在澳洲社會的認可度已經較高。特別是采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療了一些西醫治愈不了的疾病,如外科手術后遺癥,骨質增生導致的頸椎病、頑固性頭痛等。此外,澳大利亞有些婦產科醫院已經采用艾灸校正孕婦胎位不正,試用針灸催產,或用針灸治療懷孕早期嘔吐等。 悉尼大學的凱倫·菲爾普斯教授告訴本報記者,有些西醫建議多次嘗試試管嬰兒失敗的人去看中醫。 也許正是因為認可度已經高到了一定程度,澳大利亞聯盟政府覺得有必要按照常理做一下規范,遂宣布,從明年7月1日開始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強制性中醫注冊,對其立法。
中醫診所遍布全國
長期以來,歐美醫學界都拒絕中藥以處方藥品身份進入主流醫藥市場,而澳大利亞卻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西方國家,不但要給中醫注冊,還要給中醫立法,這并非偶然。 中醫在澳大利亞,從19世紀淘金時代就開始了,這從維多利亞州的淘金小鎮保存的文物里就可見一斑。澳華中醫學會會長張翼告訴本報記者,隨著移民不斷增加,澳大利亞慢慢有了中藥店。近十多年,移民澳大利亞的人越來越多,中醫藥專業人才也隨之多了起來,中醫診所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國。據悉,僅在華人聚居的寶活市,中醫診所就有幾十家,而悉尼唐人街的數字遠遠超過寶活市,商業價值逾億澳元。 澳大利亞不少中醫師的病人為西人華人各半,開在西人聚居區的有些中醫診所,看中醫的西人病人比例超過95%。 因為澳大利亞擁有一大批表現出色的中醫師,療效被病人認同,也有大學已設立中醫課程,更重要的是,維多利亞州是澳大利亞唯一實行中醫注冊的州,至今已積累了10年經驗。 雖然不少澳洲西人對中醫已有一定認可度,但因為中醫不像西醫那樣有科學分析數據作為證據,所以不少西人對此持懷疑態度。澳大利亞全國中醫藥協會會長關濱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澳洲政府曾考慮規定紅花不能進口,動物類中藥如海馬、海龍和鹿制品,以及含動物成分的中成藥,也受進口限制,“這都會影響中醫師行醫用藥。” “而立法后,中醫界就可通過專業管理渠道,如中醫行業協會、藥監局或中醫藥管理局與政府溝通交涉。”關濱進一步闡述。
希望成為“正規軍”
澳政府今年9月宣布將對中醫立法后,直到目前,澳大利亞中醫界都處于忙乎而熱鬧的狀態。 若是中醫進行注冊,估計所涉及的中醫師人數有3000~4000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醫注冊從根本上肯定了中醫是澳大利亞認可的行業,澳大利亞的行醫資質受政府認同,把不合格的中醫師剔除,讓中醫隊伍更純潔,中醫師社會地位也得到提高。 “如果不注冊,我們永遠是游擊隊而不是正規軍。”鄭醫師說。 “不僅如此,中醫注冊將規范中醫內容,如什么是中醫,在澳大利亞中醫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確了中醫的專業范圍。”關濱認為中醫注冊是一個進步,是澳大利亞中醫發展到現在的必然結果。 不過,要求中醫注冊,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澳政府給中醫師列出的注冊標準包括專業進修教育、犯罪記錄、英語水平、職業保險、最近執業狀況等,但是悉尼中醫界中有些著名醫師,口碑很好,卻沒有學士、碩士、博士等學位。 “現在對他們要求文憑、英文,對他們來說確實不公平。如果老中醫有很好的行醫記錄,就應該認可他們的貢獻,特案給予注冊。”鄭醫師補充認為,對一時注冊不上的現有從業人員,澳大利亞也應該提供繼續深造達到注冊要求的機會。 此外,中醫注冊后,按照規定中醫師必須向病人提供詳細處方,而且每付中藥袋外面都要附上處方,這樣一來,中醫師的祖傳秘方、偏方都要被公開,這必然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如何保障這類知識產權,還需要探討。”張翼很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