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交通擁擠與“不折騰”擁擠與“不折騰”
悟實蜃輝
2012年春節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員流動,中國官方說,從1月8日起的40天春運,客流量將達到31.58億。發改委警告說,今年春運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組織難度超過以往。
實際上,中國由于人員流動而造成的交通擁擠不僅在于春運這一階段。看看平時的城市交通就知道,地鐵和公交都是非常擁擠的,比如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曾經被人戲稱為“首堵”。但那都局限于城市內部,年節時期則是全國層面的交通擁擠了。
那么 ,我們是否有辦法避免這類事情?筆者認為,應該有的。比如,給“農民工”分配合適的住房,讓他們轉變為工作地戶口的居民,享受與當地人一樣的福利待遇。有這種條件嗎?應該有。據說,2008年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30平米,而日本人僅僅為15平米。由于國家房地產的大規模擴張,到今天,估計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超過40平米了,而歐美國家才35平米。可人家國家的國民都沒有像中國人一樣一方面把大量住房閑置著,形成無人居住的“鬼城”,造成巨大的浪費,另一方面讓那么多的人沒有地方居住,給人民造成巨大的痛苦。如果把閑置的住房都分配給需要住房的百姓,這樣,他們就不需要每年春節都集中回家“團聚”了,痛苦將大大減少。
那樣,還能減少中國的碳排放量。據說中斬碳排放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因此也成為全球變暖的“替罪羊”。中國的碳排放,除了工廠企業外,主要是交通工具,包括汽車、火車、飛機等等。因為,坐車的人大部分是上班族,如果去掉上班族,坐車的人將減少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火車、汽車、飛機的搭乘者都會大幅度下降,交通擁擠問題不但解決了,碳排放目標也好達到了。上班族為什么一定要坐車呢?他們的工作單位距離租住的房子太遠,距離自己的“家”太遠。由于目前國家給交通系統大量的補貼以維持這種交通狀況,這個補貼估計也可以減少一半(估計這個數量是很大的,因為北京乘坐公交車刷卡只需0.4元,遠遠不夠燃油費)。這一項能夠為中國碳排放降低多少呢?估計要占中國碳排放的十分之一(因為沒有研究,這里只是估計)。所以可以進行一下調整,讓國家補貼給交通系統的資金用于給職工建造宿舍,給職工在工作單位提供免費住房。這一措施,估計可以減少中國碳排放的10%,并讓中國許多職工少受許多“折騰”。想想看,天天擠車,而且距離工作地點那么遠,需要多少時間?這些時間如果用來休息或學習,不更好嗎?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更為幸福?另一個措施,減少出口產品。目前,中國人制造的東西能夠養活全世界。問題是,為什么一定要養活全世界呢?難道人家就不會搞生產,需要我們養活嗎?沒有我們養活人家都會死嗎?不是。中共中央編譯局氣候變化問題專家曹榮湘表示,目前我們的碳排放量大是“轉移碳排放”的結果,即發達國家轉移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碳排放的結果。別人不需要我們養活照樣能夠生活。這是因為我們現在落到了世界奴隸的地位上,也是人家為了達到人家“轉移碳排放”的目標讓我們這樣做的。我們應該清醒了,可以生產只夠我們自己的國民使用的產品,或者即使多一些,也只是為了與別人交換我們沒有的產品,同時大力研發自主高科技新產品,而不需要養活全世界。因為養活全世界需要生產太多的產品,會大大增加我們的碳排放量,還會讓別人看不起——成為別人幸福的替罪羊,誰會看得起你?估計這一下又可以減少碳排放的10%甚至50%(估計)。節能減排是政策,目標是為人民更好地服務。今天,中國的精英們總是把政策和政策目標弄顛倒,再好的政策一到了他們手里就會變成殘害人民的工具。這是中國人民的一個悲哀。
國家說,我們要如何如何,“不折騰”。我們希望的是,對人民“不折騰”,不再做世界奴隸,讓人民能夠享用現有的國家資源,享用應該得到的勞動成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