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基層官二代化
閑聊中談起縣級政府的情況,有人說現在窮人家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已經沒有希望了,目前新進去的幾乎都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再看最近網傳有學生沒畢業就被局長的老爹給官二代了,還有謠傳官二代十數年吃空餉的,這樣的消息使人感覺基層的政權可能或者已經走向被官二代壟斷的路了,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是大踏步的走向了世襲的老路。
一般的影像封建社會的皇帝是世襲的,但是基層官僚的選撥還是有一套方法的,最源遠流長的遴選辦法就是科舉,外加舉孝廉等等的推薦、最為現代人詬病的就是世襲了。現代人詬病的科舉制度,還是有機會給那些立志報效國家的、或者一定想要光祖耀宗的窮酸文人、或者紈绔之弟們一個競爭的機會,雖然過程有時候說很黑暗,但比起來完全的世襲來說還是有著巨大的進步意義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其進步意義也非常的大。
干部對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干部的構成及其遴選機制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公平正義息息相關。目前社會里兩大風向標比較能反映干部構成和遴選情況,一是干部,一是代表。
建國初期很多功臣們成了干部隊伍的主力,但在隨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潮中,工人、農民們以國家主人的姿態也走上了人民公仆的行列,農民總理陳永貴、工人總理吳桂賢、紡織部長顧秀蓮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人大是法律上規定的權力機關,資料顯示1975年四屆人大代表2885人中,工農兵代表1961人,占代表比例67.95%,其中工人813人,占28.2%,農民662人,占22.9%,軍人486人,占16.85%。可能這屆人大是普通老百姓代表最高的一屆,而現在的各級人大代表,清一色官員或者企業高管,難得有幾個點綴的普通工人、普通農民代表。
今天社會給人的感覺,當公務員簡直就是拼爹媽,沒個當官的父母親朋好友要進政府做個干事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現在雖有公務員考試機制了,但基層的、比如縣里的、鄉的、局里的、所里的,給老百姓的感覺還是得關系,難怪說縣里進去的干事都是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的加上拼錢的。
過去有人把當官也有叫做公仆的,公仆是講奉獻的,現在這樣的話可能在鄭重其事的大會上都不敢說了。當官已經成了一種職業,被固化了的職業。當工人們被打破鐵飯碗走向合同工、臨時工、農民們種起自家的地然后進城當了農民工的時候,全社會才發現那個公務員、干部的飯碗才是全世界最好的飯碗:待遇奇高、地位奇優、沒有下崗風險、房子可以便宜買、車子可以有補貼、而且還可以有呼風喚雨、解決自家和親友們辦事難的功效,甚至如果暗懷鬼胎的話于暗地里可以貪上一把,結果是集萬千寵幸于一身的干部這個職業是就如成了職業世界中千金難得的良丹妙藥,千軍萬馬都沖著搶。失去監督的官員們自制干部入門的鑰匙,在加上全世界人都搞不清楚的“關系”運作,基層政府官二代化的傳聞,也就不是駭人聽聞的事情了。
在一個比較公平的社會里,無所謂官二代問題,一個人通過透明的途徑、因為其才干
、技能、軍功等等進步的情況進入干部的行列,無論他是官二代、還是乞丐子弟都不會引起社會的非議,因為社會道德的底線是創造讓優秀的人脫穎而出的環境,英雄是不論出處的。
今天的社會基本還是盛行錦上添花而難得雪中送炭的社會,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們也許在出生的時候起就在起跑線上輸給了官二代,最近有周刊刊出了北京最牛的多所小學:不少是和幾大部委聯合建設的小學,那些超牛逼的小學,如果學位拿到民間去賣的話少說也得萬把錢吧,因為那些學校天然的集合了也許最好的學習資源,而社會上從上到下基本一個樣,好的資源都配置在大城市和富裕的地方,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能二代三代們能上學就不錯了,質量和條件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官二代化,堵塞了平民百姓那一線通過上學、參軍等等優異的行為去鯉魚跳農門的希望,官二代化也形成了官官相護不管他人的冷峻社會風氣,官二代化催生出了官僚集團,其制定政策、執行政策,自覺不自覺的使他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結果是社會的公平秩序被摧毀。
暗箱操作的官二代,踐踏了社會的公正,堵塞了社會成員間的正常流動,使社會逐步淪為官僚壟斷的社會,那樣的社會可能會彌漫失望,長久以往就沒有活力了。2012010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