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7日 09:34
來源:鳳凰網專稿
核心提示:美國總統奧巴馬5日公布了一個包括大規模精簡兵力的新國防戰略計劃,將軍事重心轉向亞太地區。奧巴馬當天在五角大樓宣布,美軍規模將更為精簡,但同時要讓世界知道美國將保持其軍事優勢。他說,戰爭的風云正在過去,美國需要重振它的經濟力量。五角大樓在今后十年需要削減4500億美元的預算。奧巴馬表示,美軍將加強在亞太的力量,并將繼續加強對包括北約在內的美國盟友的投資。他說,美軍的規模和結構以及國防預算必須由一個戰略來主導,而不是相反。他還說,美軍將在保持軍事優勢的同時,更加靈活、機動,準備應對各種情況和威脅。奧巴馬強調說,美軍的預算仍然會繼續增長,但幅度會縮小。
鳳凰衛視1月6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
今天的主要新聞。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5號公布新的國防戰略評估報告。在宣布大規模削減國防預測與財經的同時,堅持加強美軍在亞太與中東的部署,避免同時陷入兩場戰爭,卻維持足以打敗不只一個敵人的能力。對此白宮并不否認確實是針對中國而來。
美新國防戰略增亞太部署 劍指中國
解說:因應未來十年,美國國防開支可能需要削減多達一萬億美元的計劃,奧巴馬5號對五角大樓進行了罕見的訪問,強調美軍仍將保持全球軍事領先地位,并且特別強調,美軍在亞太的存在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奧巴馬(美國總統):如同我在澳大利亞表明的,我們將增強在亞太的實力,而削減預算將不會影響,美軍在這關鍵區域的投入。
解說:白宮發言人卡尼當天被問及這份報告是否是針對中國而來時,并沒有否認。
記者:這份報告,是否大部分針對中國而來?
卡恩(白宮發言人):在11月時,總統承諾將再平衡我們的目標,我們在亞洲的國家安全,與國防戰略兩大目標。
美大規模削減軍費 不排除兩線作戰
解說: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強調,美軍新戰略目標明確,就是避免同時陷入兩場戰爭,但卻維持足以打敗敵人的能力,而且不只一個敵人。他強調美軍的能力足以應付在朝鮮半島進行地面戰爭,同時面臨霍爾木茲海峽的挑戰。
帕內塔(美國國防部長):事實上,美國可能面臨朝鮮半島的地面戰爭,同時在霍爾木茲海峽遇上挑戰,我們三軍有能力應付這些挑戰,有能力對抗他們,有能力打贏。
張經義:帕內塔表示除了朝鮮與伊朗以外,美軍的新戰略報告也將極端主義,和致命武器的擴散,和亞洲新興國家的崛起,并列為美軍的挑戰。
呂寧思:美國在冷戰結束以后,發表的第一份國防戰略檢討報告是在1997年,14年后的今天美軍已經在亞洲和中東發生過兩場戰爭,同時五角大樓的國防戰略也先后檢討了五次,回顧這些報告,不難看出美軍戰略重心逐漸的轉移立場,請看今天的總編輯備忘錄。
解說:1997年時任美國防長科恩發表冷戰結束后的第一份美國國防戰略檢討報告,就提出美國在西南亞和東北亞的盟友及利益受到侵略威脅,美軍需要為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
四年后的2001年9月30日,也就是911襲擊后不到一個月,時任美國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發表了另一份國防戰略檢討報告,徹底顛覆和平時期的戰略,要求美軍能夠迅速出動,阻嚇和打擊敵人。
之后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了兩場戰爭,原本四年一次的國防戰略檢討也脫到2006年才出臺。深陷戰爭泥潭,苦尋出路的時任美國防長蓋茨,提出的戰略調整之一,就是要從美軍親自參戰轉變為讓盟友在安全防務上多出點力,同時繼續保持美軍科技優勢,增加敵人的軍事成本。
2010年,蓋茨在新的戰略檢討報告中,進一步強調要建立伙伴國的安全能力,與2006年有所不同的是,這份報告將反騷亂和維穩,與反恐一同列為美軍在全球的優先目標。另外,亞洲的新大國崛起,也同中東及海灣國家的權力斗爭,全球資源競爭和資訊科技安全,同列為美國面臨的威脅。
如果說蓋茨的報告沒有直接點名中國,那么中情局長出身的現任美國防長帕內塔提交的2012年檢討報告則明確要求,美軍需要應對中國在南海的挑戰,同時遏止伊朗在波斯灣的軍事挑釁。由美國軍事專家分析稱,這份報告顯示,對于奧巴馬政府的戰略重心來說,太平洋明顯排在中東前面。
美軍新戰略:減少費用加強威懾
呂寧思:什么叫做武力威懾,如此公開的張揚自己的軍事戰略利益評估報告,并且坦率的對外宣稱評估報告的針對性,相比起其他國家,把軍事戰略視為機密,或者對外界執行保低調態度。
美帝國主義的這種做法就叫做武力威懾。美國擁有全球最強的軍力,美國從二戰以后,就開始走向全球,冷戰后更是把全球戰略視為國家戰略之主要部分,當仁不讓的充當國際憲兵、國家警察。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公開軍事戰略傾向就如同警察告誡市民,同時也是按照警力的預算來決定今年我主要投放警力于整治某某部分的交通,維護某某區域的治安或者集中警力完成某某項目工程一樣。
這次的美國軍事戰略利益評估,要點很明確。第一是由于預算緊促,需要收縮戰線。二是削減預算,收縮戰線并不意味著降低美國在海外的軍事能力,而是要通過調整,集中軍事資源于最需要的地方。
什么是最需要投入軍事資源的地方呢?這份報告也很明確,那就是說南海和波斯灣。
包括強調要及海陸空及海軍陸戰隊的資源為一體,突破中國伊朗等國家阻止美國進入南海、波斯灣及其他戰略地區的任何行動。這樣一來,美國的軍力所向是相當之清楚。這份題為可持續的美國全球領導力,21世紀國防戰略重點的評估報告,提出了1+戰略,取代長期遵循的打贏兩場戰爭的戰略原則。
就是說美國將不再參與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的這種曠日持久的大規模的維穩軍事行動,也不會有足夠的兵力同時進行兩場大的戰爭。而是有能力打一場主要的戰爭,并且擁有部署兵力的能力以遏制另一個主要的潛在對手發起另一起大的沖突。
這就是所謂的1+戰略。可以這樣理解,比起1+1=2這樣明確的數字來說,1+后邊什么都沒有,這樣的戰略是模糊的,也是有彈性的。所以美國公布新國防戰略評估報告的當天,國防部長帕內塔就表示,他說美軍不排除在朝鮮半島和霍爾木茲海峽開戰的可能性,美軍也將有能力同時應付這樣的挑戰。
這樣看來,美國雖然是期望主動避免兩條戰線,但是也警告說,他們是有能力打兩場戰爭的。這一警告就是一種威懾,具體的說是對東亞的威懾,是對朝鮮的威懾,更是對中國的威懾。
報告特別指出,美國應當具有威懾任何新出現的反介入戰力的能力。如中國正在研制的柴油動力攻擊潛艇以及中國和伊朗已經部署的反艦彈道導彈等等。并在必要條件下,挫敗他們。
報告還呼吁美國軍方加大武器研發的投入,以克服中國等國家利用遠程導彈和雷達阻止美國軍力的靠近。報告還主張,美國軍事部分必須更有效的協同配合,整合所有的情報監控偵察能力以及網絡安全工作,作戰原則于一體,以應對這些挑戰。
可預見為與一年多前相比,美國這份新戰略評估報告,確認了中國軍力由中性轉為強勢,所以明顯加強了針對中國的態勢。確實,這一報告證實了中美戰略利益之間的對立在增加,過去雙方常常在場面上講那種加強互信,其實很難。不過這份報告并不預示著中美發生沖突的必然性。
戰略敵對態勢是否增強,潛在沖突的機會是否增加,具體的還要看兩國的政治家與軍事機構在具體相遇的時候如何處理。我們知道美國是慣于搞武力威懾的,我們也知道當年美國和英國是如何的搞陰謀,制定陰謀,把蘇聯拉入軍備競賽,硬是拖垮了這樣一個蘇聯超級大國。
今天中國應該怎么辦?既不搞軍備競賽,又要維持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這還是真是需要智慧運用,或者是還可以借助孫子兵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