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不少地方在“農民工”的稱呼上下功夫做文章。如廣東將加快研究并適時出臺取消“農民工”稱謂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來務工人員根據職業和工作年限享受相應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河南認為“農民工”這樣的稱謂本身就帶有歧視色彩,呼吁社會慎用這一稱謂。民政部也發布關于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社區的意見等等。
大于倒覺得,“農民工”這個名詞其實是個很準確的稱呼。“農民”說明他們在農村有土地和房產,“工”表明了他們現在沒有務農,干的是工人階級的工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看,他們亦工亦農,工農并舉,地位很高;從發展來看,他們進可為工,退能務農,活動空間不但廣闊而且自由。“農民工”這個名詞有什么不好的?說實話,他們的這種優勢是現在很多城里人想都想不到的。試問,現在一個城市無業者想到農村去務農,能夠得到土地嗎?
本來一個好好的名詞,怎么變成了“歧視性”稱呼了呢?關鍵還是是待遇問題。因為現在的大多數的“農民工”干的多是又重又累的力氣活,拿的是又低又少的工薪,居無定所,業無定準,所以生活不穩定,收入不可靠。一句話,就是沒有平等待遇,沒有權益保障。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你就是把“農民工”改稱為“工務員”也沒有用。所以說,“農民工”問題,真正要改的是“待遇”而不是“名稱”。
其實,毛澤東時代也有“農民工”。不過,那時候不叫“農民工”,而分別叫“輪換工”、“季節工”、“臨時工”,但不管叫什么工,在務工期間與固定的工人的待遇沒有什么差別。所以那時候,也不存在對“農民工”的歧視問題。1965-12-28《人民日報》上的報道《全國三十多個行業積極試行新的勞動制度——亦工亦農 利工利農》(附后),介紹了當時的一些做法。現在雖然沒有農村集體經濟這個基礎了,但其中的某些措施與精神是可以參考的。大于認為,半個世紀以前都能夠處理好的問題,現在應該能夠處理得更好。如果“農民工”的待遇問題解決好了,以后的“農民工”也許會成為城里人想都想不到的新時代的“香餑餑”哩。
附:亦工亦農 利工利農
1965-12-28《人民日報》
全國三十多個行業積極試行新的勞動制度
亦工亦農 利工利農
工礦企業避免了窩工浪費,節約了勞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人民公社增加了收入,培養了技術工人,有利農業技術改造和農業生產的發展。
有關部門認為,實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首先是一場思想革命,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掛帥,組織職工認真學習黨中央關于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的指示,認識這種制度是逐步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的根本措施之一;同時必須繼續認真試驗,總結經驗,為進一步試行創造條件。
據新華社二十七日訊 從去年五月以來,全國各地積極試行了亦工亦農的勞動制度。
到目前為止,試行這一制度的行業有礦山、森林工業、建筑工程、建筑材料、輕工業、郵電、紡織、商業、水產、交通運輸、水利電力、地質勘探,以及農村拖拉機站、排灌站和農副產品加工等三十多個。全國制糖企業和陜西省棉絨加工、遼寧省柞蠶繅絲、湖南省肉食水產品加工等行業,由于是季節性生產,普遍實行了這一制度。
實踐表明,亦工亦農勞動制度對國家,對集體,對個人都有好處。它既有利于多快好省地發展工農業生產和其它事業,也有利于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更重要的是,這種勞動制度是逐步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的根本措施之一。
各地試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的企業,一般都設在農村、縣城、集鎮和城市郊區。亦工亦農勞動者多數從事技術比較簡單的勞動,也有些人從事技術工作和服務性工作。
在試行過程中,各地根據企業的特點,創造出了十多種亦工亦農的形式。常年生產的礦山、森林工業、建筑施工、地質勘探等企業,實行輪換工制。輪換工在一定的年限內(一般是三年到七年),常年在企業工作,期滿回鄉務農。季節性生產的企業,采取季節工的形式,生產旺季到工廠當工人,淡季回生產隊當農民。一些農村的小農具廠、磚瓦砂石廠、小煤窯、小紡織廠就實行放農忙假,或農閑多開班、農忙少開班的辦法。此外,還有臨時工制、廠社協作、代購代銷、代管代養、生產隊包工、半工半農,等等。
各地試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的時間雖然還不長,但是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已經顯示出來了。試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的企業,普遍避免了窩工浪費,節約了勞動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成本,減少了開支。在鋼鐵、煤礦、化工等行業試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還有利于防止工人患職業病。
全國制糖企業由于實行了亦工亦農勞動制度,僅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榨季,就少用了七千八百多名固定工。以每個糖廠平均開工半年、停工半年計算,今年一年就為國家節省了二百五十萬元工資。
與此同時,為這些工礦企業提供勞動力的人民公社生產隊普遍增加了收入,并且培養出了一批技術工人。四川省派出輪換工和季節工的生產隊,今年一年就增加了三百多萬元收入。廣西一些在伶俐糖廠做季節工的社員,現在已經有許多人學會了鉗工、電工、水泵工、機修工和壓榨工等技術。他們在停榨回鄉參加生產時,擔負了管理電路和修理排灌機械的工作,并把技術傳授給其他社員,對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起了促進作用。
推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試行過程中,曾碰到舊習慣勢力的懷疑和阻撓。有的人對實行這種制度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他們從眼前利益想得多,從長遠利益想得少。有人認為試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只是解決企業勞動力不足的“權宜之計”,有的企業缺乏長遠規劃,有的企業則嫌麻煩不愿意用季節工或臨時工。因此,有關部門認為,實行亦工亦農勞動制度,首先需要經過一場思想革命,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掛帥,組織廣大職工認真學習黨中央關于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的指示,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同時還必須繼續認真地進行試驗,通過實踐,總結經驗,為今后進一步試行這種新的制度創造條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