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六則之第四
1994年
人不能總是奢求事事如意,有時有些在被迫的情況下得到的東西往往比今天的孩子們在看上去似乎是十分幸福的環境中所得到的東西來的更有價值。之所以用“被迫”這個詞,原因就在于沒人愿意自討苦吃,我讀小學四年級時就與讀五年級的姐姐學著操持家務,冬天洗衣服凍腫了手根本不是稀罕事。下鄉插隊;患上兩種慢性病,挨過生產小隊長的馬鞭子,抗旱挑水雙肩壓的又紅又腫,給生產隊推墊圈土連人帶車一起翻到溝底,腦袋離大石壁只有一尺多遠,下豬圈起糞,玻璃軋進腳心,血流了一鞋,拔出玻璃,掰開傷口,往里倒碘酒消毒,被拖拉機撞下路基險些丟了性命等等。但我從來沒有把自己受的苦歸罪于社會,或者是某人某事。一些偉大的人物之所以不同于凡人也正是基于能自己找罪受這一點。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做為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小人物,能在被迫的情況下“勞其筋骨”,并且能夠體會到這其中的意義,也應該算是不簡單了。城市人下鄉吃了點苦就罵個沒完,農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農村他們又去罵誰,要說罵,沒有那一個比他們更有資格。
任何一個國家,老百姓能在沒有外來勢力的欺壓下生存是頭等大事。為了自己的連譜都沒有的所謂“理想”,就要否定謾罵民族英雄,我實在說不清這類人是聰明的過了頭,還是吃錯了藥。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再創中華輝煌之路,另一條就是成為清朝第二,不會有其它的道路來讓中國即無憂又無慮的去走。要么徹底睡死,要么就醒過來。不但要醒過來,還要站起來、跑起來。不少人的愿望是好的,不過愿望不能脫離了中國的具體情況。曾有幾個中國人聲稱“如果中國政府不接受美國的條件就會如何,就會怎樣”。試問某些中國人為什么要逼著自己的政府去接受美國人的條件。從前中國地地確確接受了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多少洋人的不知多少“條件”,又怎樣,你不照樣還是“東亞病夫”。十一億人口是個很可怕的數字,美國人認為,中國人實行計劃生育制度是對人權的無情踐踏。我實在不懂,中國養活不了的人口,它們會替中國養活?講究現實的美國人除了希望中國因人口爆炸而亡國之外,絕對不會為了中國多生人口的“人權”付出一個銅板,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中國人怎么打都打不醒,殺也殺不明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