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話語權,打造“軟實力”
邱 波
日前,胡錦濤總書記就中國文化建設方向問題而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文章。胡錦濤在文章中不僅強調了文化“軟實力”之于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性,而且更對“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進行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之現實挑戰給予了密切關注;由于文化“軟實力”與國際話語權緊密相連,而在“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我國國際地位還不相稱,‘西強我弱’的國際文化和輿論格局尚未根本扭轉”的情況下,胡錦濤文章中所提出了戰略發展方向,無疑切中要點,并因此而贏得了廣大中國網民發自內心的支持性熱議。
正因為完全贊同胡錦濤文章中的觀點,因此,筆者也想參與到相關熱議之中。由于文化“軟實力”的話題極其寬泛,并非一篇短文所能涵蓋,所以,筆者打算以相對具體的國際話語權話題而展開諸多探討;或者更具體點說,“中國聲音”是否存在某種缺失呢?正如毛主席就中國恢復聯合國安理會席位時所發出的“是非洲兄弟將我們抬進了聯合國”的感慨相仿,今天中國的聲音是否應該獲得更大限度的擴散、并贏得更多國家的認同和支持呢?
中國曾有國際話語權
毫無疑問,西媒的囂張是源自其對國際話語權的有力掌控。由此也就構成了一個重大問題,即,西媒緣何能夠全面掌控國際話語權呢?不錯,西方經濟發達,傳媒先進,其更容易贏得世界各地受眾的認同和接受,這也是歷史傳承的必然結果。但在確認這一現實的同時,人們卻似乎從根本上忽略了中國也曾享有的國際國際話語權。請回憶一下往昔故事吧?! ?/p>
在中國的經濟狀況處于極端困難的文革時期,中國聲音卻總能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并獲得相當程度的歡迎和支持,甚至連現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年輕時還曾經是“毛主義”的堅定信奉者;而到了中國經濟實力已經大幅提升而傳媒條件更能與西方世界并駕齊驅的優異環境下,緣何世界各國只討論中國的經濟發展而完全無視中國的政治立場呢?事實上,很多國家總因為西媒對中國的貶損而開始熱烈討論的事實,則已然顯示了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嚴重遺失。試想,連基本的國際話語權都不擁有,中國又如何開創文化“軟實力”?
事態如此尷尬,其根本原因恐怕是緣于中國媒體的指導原則存在“短腿”所致。坦率而言,過去若干年來,除非西媒攻擊中國而促使中國媒體作出憤怒反應,而在不涉及中國利益的情況下,中國媒體及學者幾乎都是以西媒所傳遞的信息和表達的立場來作為自己判定世情的唯一標準;不論是曾經發生的伊朗大選的諸多爭議,還是頻繁發酵的其它問題,中國媒體采行西媒聲音不僅是不爭事實,恐怕更是普遍規律。請允許筆者作番刺耳的言辭吧:當中國媒體業已成為西媒傳聲筒之時,中國聲音又怎么可能贏得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和接受呢?
需要強調,為維護穩定的發展環境,中國媒體逐漸實施不再象過去那樣對時常西方的政府政策和西媒聲音多作正常鞭笞的新指導原則,也確實具有某種程度的合理性,但問題是,中國媒體的友好表現會獲取相應回報嗎?國人必須意識到,當中國的飛速發展可能動搖西方世界的巍峨地位時,不論是其政府還是媒體,便總是根據最新事態而隨即作出變態表現,實際上是其戰略思考的真實反映;不論是過去的西藏和新疆問題,還是不停息的人民幣問題,抑或是可能發作的危害中國正常發展的突發事態,已然深切體現了西媒做派的俯拾即是?! ?/p>
部分堅守既有路向更可取
毫無疑問,我們無法改變西媒的基本思路,也同樣不可能讓他們放棄搞垮中國的目標,所以,我們完全不必因為西媒對中國的惡毒攻擊而放棄堅守自己的既有路向。但問題是,如果西媒對中國的污蔑能獲得全球大多數受眾的認同而中國媒體的反擊卻缺乏應有的力度和效果,則至少有可能令中國在輿論戰中一敗涂地;事實上,其最終損耗并不局限于輿論戰?! ?/p>
正因為輿論戰在當今的國際競爭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中國媒體可能確實需要對自己的運作路向作必要調整。其實,只要體察一下諸多西媒接連發生危害中國利益的嚴重事件卻并沒有令其國家政府與中國的雙邊關系出現降溫之客觀現實,中國媒體也就應該能夠得出這樣一種認知,即國際間的輿論摩擦雖然會令雙方產生不快,但決不會從根本上破壞兩國的正常國家關系。事實上,這種不動搖國家關系的媒體不快實際上更有助長期穩定?! ?/p>
倘使筆者的這一理念適合于中國未來發展需要,那么,也就意味著中國媒體需要部分恢復“毛主義”時代的運作路向;具體而言便是,除了捍衛自身利益以外,同時也應該對不牽涉中國利益的其它地區的突發事態而表達自己所獨有的理解和主張,也就是擯棄對西媒的無原則認同和接受。坦率而言,如果中國媒體能夠部分恢復“毛主義”時代的運作路向,則不僅能夠對西媒構成威懾,同時更利催生全球絕大多數受眾能因此而對中國的主張表達支持??梢圆豢鋸埖卣f,如果中國聲音能夠向中國制造那樣受歡迎,中國發展就將更舒暢?! ?/p>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作者:邱 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