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監督
新年伊始,黨媒《求實》發表“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道德狀況”的文章,提出要用“具體的價值觀立場、認識方法論和歷史視野”來“正確認識”。(據1月3日中國廣播網)
概括起來,價值觀上,“建立在進步經濟基礎之上的道德,能夠推動進步經濟基礎發展的道德,其價值為正、性質為善,反之,則價值為負、性質為惡”;方法論上,“要把握全面的道德現象”;視野上,“只能在人類歷史進程的動態比較中來評判”。綜合起來看,“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比如,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楊善洲,從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到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顯示和證明。
然而,不可否認,面臨的道德考驗依然觸目驚心。文章歸納了“三個一”:一些時段、一些領域、一些人群。“一些時段”是指當今“舊規范往往失范,新規范尚待建立”的非常時期。“一些領域”一方面是指與市場經濟聯系緊密的領域,容易發生權錢交易,是腐敗、誠信等問題多發易發的重災區;另一方面是指社會關系和社會人群發生了重大變化的領域,比如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農民到城市新市民;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體制內的人到體制外的人;從國有制的人到個體、私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的人等。“一些人群”是指一些官員、一些企業和商人,一些文化名人,一些公民等。
道德既高深又淺白,既寬泛又具體,人人都有發言權,隨便張開嘴,都能“三天三夜說不完”。道德是個永恒的主題,和愛情一樣,常說常新,永不乏味。家長里短之間,街談巷議之時,舉手表決之際,都有道德的影子和尺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割不斷理還亂,吵嘴打架紛爭戰爭血流成河,自從文明誕生的那一天起,道德的車輪就沒停息向前,我們都是乘客,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浩浩蕩蕩,車輪滾滾,歷史的旅途中,一代人走了,又一代人來了,道德依然鮮活如初。
盡管如此,作為一分子,道德興衰,匹夫有責,自己用實際行動先寫好道德文章,無疑十分關鍵。慎始慎終、慎獨慎微、慎欲慎情……最難慎的就是獨。我理解,這才是道德之本。一個不能慎獨之人,他的道德失范就像裂了縫的雞蛋一樣,蒼蠅遲早要飛過來,要么生活烏煙瘴氣,要么人生慘淡悲劇。
“慎獨”這篇文章不好寫,所以才有宗教教人向善教人隱忍教人反省教人真善美……這個世界上的“教徒”越來越多,這不是壞事情。雖然世界從來沒有太平過,雖然戰爭沒有停止過,但是不可否認宗教的力量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巨大,人類的道德始終在修行之中讓人們希望不斷,讓人們盼望著明天更加美好。
盡管,我在瀏覽手頭一份2011年12月1日《南方周末》時,看到中國股市養著一大群“不死鳥”,A股市場有超過九成的公司拿到政府補貼,即使不賺錢,也一樣活得相當滋潤。誰不知道這種補貼是資源的錯配,是最大的浪費?又有誰不知道這些補貼往往變成政府和企業的集體尋租?如果用道德這把尺子來丈量,這種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都該被“打入地獄”。另一則“久聞”則是湖北等地又在實施鄉鎮黨委書記鄉長鎮長“兩肩挑”,但是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還要“一肩挑”。翻來覆去,就是讓監督永遠無處落腳,書記領導政府,人大監督政府,可是書記又是人大主席,怎么監督政府?這種讓人笑掉牙的游戲多年以來就這么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又怎能不讓監督這只挽救道德的手因無處可放而尷尬至極?
失去了監督,就不能慎獨。不能慎獨,就沒有道德。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如今面臨的道德困境,正是我們的方方面面導致監督道貌岸然、虛情假意的結果。甚至,失去了監督,連法治都成了兒戲。
作者:朱永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