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然有很多窮人
前些日子我到天津社科院開會,休息期間做了一個按摩,服務員是一個高高大大的東北姑娘,齊齊哈爾的,年齡已經三十歲了。一邊按摩,一邊聊天。這個姑娘苦訴道,原來一盒5元錢的盒飯已漲到7元,一包1.5元的方便面漲到2.8元,整天吃的全是地溝油做的飯,就這樣,還要一分一厘的省,把錢寄給家里。已經談了三個男朋友,沒有一個愿意養活她那得病的母親,所以,已屬于大齡女的她已經沒有了結婚的念頭,即使有了男友,也租不起房,結不起婚,養不起孩子。從她那已經平靜下來的話語,我感到了一種人生絕望。
這種連基本生存都滿足不了的失望甚至表現在80后的白領身上。那是一對年紀快到三十歲的小兩口,租房住在我的隔壁。一個博士一個碩士,一個在科學院工作,一個在聯想公司,雙方父母都在外地,他們到現在買不起房,不敢生孩子。
整個80后和90后,大批這樣的青年,改革三十年來財富外流和貧富分化所產生的生存壓力,都將在這一代人身上顯露出來。回想我們60歲這一代人的青年時代,即使那么貧窮,也沒有多少人結不起婚,養不了孩子。社會是發展了,財富是增加了,但為什么中國仍然有這么多窮人?看來是國家的發展目標出了問題。改革三十年來,沒有把富民當做基本的目標。發展模式也有問題,國民財富大量外流,本國人民受惠不多。
對中國GDP的分析
據聯合國統計,三十年來,中國的GDP總量增長了16.5倍,世界GDP總量平均增加了2.34倍。從各個國家來看,低于世界2.34這個平均水平的有美國、巴西、日本、俄羅斯、西歐國家和東歐國家,其中俄羅斯最低,三十年間GDP只增長了0.71。這主要是由于蘇聯巨變導致的。高于世界水平的主要是亞洲國家,最高的也不過四五倍,但中國例外。
從數字上來看,說中國是一支獨秀,并非虛言。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四十萬億元,超過了日本,但從國民生產總值(GNP)來衡量,中國比日本還差得遠。從人均GDP來衡量,中國更是差得多。
大家知道,國內生產總值是在一個國家范圍內當年產出的經濟總量,這是自80年代之后新興的一種統計方法。由于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間相互投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很難以傳統的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方法來統計一個國家的總產出。國民生產總值統計的是本國企業的產出,不包括外國企業的產出。所以,在一個外資大量存在的時代,國民生產總值漸漸失去了用場。
上世紀90年代后,世界銀行改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代替國民生產總值(GNP)。也就是說,只統計這個國家領土范圍內的經濟產出,不管海外投資和海外產出。這種統計很容易糊弄那些發展中國家。因為,在當今的世界上,發達國家都是海外投資大國,甚至海外的投資遠遠大于國內的產值。像英國這樣的老牌資本輸出國家,海外的投資收入可能遠超過國內的收入。
日本也是海外投資大國,日本在海外的經濟產出相當于國內的經濟規模。不要看日本的GDP被我們超過了,但是日本在海外有很多投資。譬如日本在中國投資非常多,建了很多廠。這些廠等于日本企業海外的延伸,這些產出是日本的GNP。因此,從GNP角度來看,日本比中國大得多。
我國海外投資數量比日本少多了,到2009年,我國的海外投資總數才1000多億美元,而日本的海外投資總量已達到上萬億美元。至于美國、歐洲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海外的產值也相當可觀。有些國家靠海外投資就可以養活國內生存。
這樣一分析便可以看出:三十年來,發展中國家的GDP越來越大,因為發達國家把生產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了。發達國家的GDP增長緩慢,發展中國家增長飛速,這是資本全球性流動的結果,經濟全球化的結果。這種狀況好不好呢?有好處,也有壞處,它使一些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起來,有了高樓大廈,有了現代化的設備,有了富裕的精英群體,但這也僅僅是表面現象。如果深入分析,便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外資占中國的經濟份額已很大
今天,外國投資在中國產生的經濟規模至少占我國GDP的1/3。在很多產業領域,外資企業幾乎取得了控制和壟斷地位。
以汽車行業為例,外資幾乎擁有了中國汽車百分之九十的品牌,外國投資擁有中國汽車業的至少50%的股份。整個汽車業的利潤大部分落入跨國公司之手。甚至在食品和農業等領域,外資也占領了中國大片市場。
以美國餐飲業公司在華的投資為例,其最大的投資企業百勝集團在華擁有的品牌有:肯德基、必勝客、必勝宅急送、東方既白、塔可鐘、A&W及LJS等世界著名餐飲品牌。
2009年百勝餐飲集團再次蟬聯當年餐飲百強第一。2005-2007年,肯德基在中國快餐連鎖的市場份額達到40%,麥當勞為21%。截至2010年6月,肯德基在華門店數突破3000家,覆蓋了大多數二三線城市,麥當勞中國門店數量僅相當于肯德基的1/3。
2010年,百勝在中國市場的業績首次超過美國本土,達到了41億美元,占到集團業績的36. 5%。2011年第一季度,百勝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3%,而同期美國的同店銷售額卻下降了1%。2010年,百勝期望能在中國3700家餐廳的20億美元營業額中占據36%的市場份額。截至2011年4月,百勝在華員工人數達到30萬。
2011年上半年,可口可樂在中國生產和賣出超過240億瓶水、茶、果汁、汽水等飲料,全年銷量將高達500億瓶。經過近年高速兼并擴張,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已牢牢坐穩中國飲料市場頭二把交椅,二樂每年在中國市場實現的凈利潤30億美元以上,按兩樂平均18倍市盈率計算,僅兩樂在中國的資產價值就超過540億美元。
再來看雀巢公司,1984年雀巢在中國投資建廠。2011年4月,雀巢收購了銀鷺食品公司,獲得60%股權,2011年7月份收購徐福記60%的股權,擴張了蛋白飲料市場和糖果市場。目前,雀巢已經全面介入中國市場,其產品涉及咖啡制品、調味品、奶制品、冰激凌、飲料、保健營養產品、飲用水、烹調食品、谷物食品、寵物食品及早餐谷物等各個領域。
2010年,雀巢占據了中國雞精業8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奶粉市場高端領域中,雀巢與美贊臣、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
截至2010年底,雀巢占據中國速溶咖啡市場75%份額。2010年的米粉市場上,雀巢以12.32%排在第三。2010年的北京棒冰市場上,雀巢以13.25%的市場份額占據第四位,冰淇林市場以23%占據第二位,雪糕以9.54%占據第五位。
截至2009底,雀巢直接投資累計達83億元人民幣,在大中華區銷售額達到159億元人民幣。2010年為28億瑞士法郎。在中國的員工總數2010年達到14000名。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有幾個打入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何時能達到雀巢、肯德基這種程度?這些年里我國拼命招商引資,外資大量涌進,占據了很多領域,甚至在某些行業取得了壟斷地位。盡管搞得中國經濟十分紅火,但在這紅火的背后,是外國人賺錢,中國人賣命。
外資在中國的資產規模也很大
外資在中國的資產規模也很大。外國投資在中國不僅打造GDP,也置辦固定資產。北京、上海、廣州有那么多摩天大樓,那么多工廠,其中很多是外國的資產,并不屬于中國。目前,中國的存量資產可能有五分之一是外資的。
從資產規模上講,外資在中國所擁有的各種資產(固定資產、金融資產、無形資產)至少也要占到我國總資產的1/3。
GDP僅僅是個流量的概念,即當年生產的經濟總量。存量資產是另一個概念。譬如北京的香格里拉飯店、長城飯店、建國門飯店、國貿大飯店,都是外商投資,多少年來,利潤被外商拿走,資產也是外資的。外商投資的企業,資產所有權在外商,利潤索取權也在外商手里。它們都在產生GDP,但創造的財富利潤并不屬于中國人。今天的北京上海,有多少大樓歸中國人所有?上海浦東的森大廈等標志性建筑,大多是外國人投資。
還有很多的工廠,廠房、設備等有形資產統統是外資的固定資產。像美國英特爾公司在大連的投資設廠,深圳寶安的富士康,外國制造業在中國擁有龐大的固定資產。而外資目前在中國的固定資產到底價值多少?至今中國方面沒有統計。
外資在中國的收益
據估計,外資企業在中國存留的利潤大約有1萬多億美元,由于美元等國際貨幣不斷貶值,這些外資利潤大多選擇人民幣形式存放。二三十年間,外資在中國拿走的利潤相當可觀。光是一個德國大眾汽車,估計已經收回了其當年投資的十幾倍利潤。
以美國通用汽車在華投資為例,其投資回報率大約為25%,四年便收回投資成本,五年之后每年從中國凈賺幾億美元。而中國對美債券的投資回報率僅有3%左右,扣去美元不斷貶值的損失,中國在美投資的收益實際為負。
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2011年6月發布的數據,截止2010年底,美國累計出現2.47萬億美元的對外金融凈負債,但據彭博財經報造,美國巨額的對外直接投資產生大量利潤,為了避開美國稅,標準普爾500企業未匯回美國母公司利潤高達2萬多億美元,僅美國企業為避稅而滯留海外的利潤就足以抵消美國全部對外金融凈負債。這是美國人發起“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國的經濟學者得不到這些帶有企業機密的數字,政府部門也不進行這方面的曝光,所以,外資企業這么多年里從中國拿走多少利潤,是他們投資總額的多少倍?至今無人知曉。光是一個汽車工業,整個被外國投資把持著。連年汽車產量高速增長,增長得越多,利潤外流越多。
不過有一種方法可以估算外資企業在華所獲得的利潤。美國標準普爾500企業在中國的資產價值約1.1萬億美元,按其14倍的歷史平均市盈率,這些企業每年可以從中國賺取超過800億美元的利潤,加上其它中小企業在中國投資,美國企業在中國擁有的資產價值高達1.5萬億美元。那么美國企業每年在華拿走的利潤大約為1100億美元。
按這種方法計算,所有的在華外資企業每年大約從中國獲得的利潤大約為4000-5000億美元。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產生了GDP,也產生了利潤。GDP留給中國,利潤外商拿走。這種GDP對于中國來說,只意味著微薄的工資,大頭的利潤流往海外。甚至中國還要付出生態和環境的成本。如果一個國家GDP中的外資成分越多,這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外流就越多。
今年我到天津開會時,順便了解了一下天津的外資情況。前幾年,天津GDP中的百分之七八十是外資企業打造的。這幾年,由于內資企業規模增大,才使這個比例降低到60%左右。所以,GDP不完全等于本國人民的國民財富。GDP再大,也不意味著這個國家人民越富裕。因為,在外資大量存在的情況下,利潤索取權在外商手里,本國人民只掙得個打工錢。
特別是中國招商引資中存在著過分優惠的問題,以及中國是個低勞動權利的國家,可以使外資更多地拿走利潤。多年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一再增大,但老百姓的生活變化并不大,其原因就在于勞動工資水平太低,很多發展成果外流了。
廉價出口和外貿順差導致GDP大量外流
十分可惜的是,中國實施了過度的外向型發展戰略,拼命貶低本國貨幣幣值,拼命壓低出口商品價格,拼命追求出口,拼命追求外匯。為了創匯,出臺了過度優惠出口、優惠外商、壓低人民幣匯率的政策。這種發展方式使中國國民財富大量廉價外流,生產出的產品大量地甚至虧本地出口到國外,補貼外國消費者了。其結果,積攢了一堆外匯,拿在手里沒處放,最后又投入到國外,支援美國建設去了。
多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連年順差,貿易盈余越來越多,人民幣死壓著不升值,國際熱錢看到投機的機會,紛紛涌入中國,炒作人民幣。其結果,我國的外匯儲備直線上升,今天已超過3萬億美元。拿著這么一堆隨時可能貶值的紙上財富,沒處擱沒處放,只好放回美國,購買美國國債和機構債。據估計,這筆錢的數目至少有1.6萬億美元。相當于10幾萬億人民幣,能否收回不可得知。
一邊發展,一邊浪費。對利比亞的投資將近200億美元,折合1300億人民幣,扔到里邊拿不出來了。中國有句古語:“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可我們輕易就向這種國家投入這么多資金。本國人民勒著褲腰帶,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攢下點錢,都拿到海外浪費掉了。這種發展方法本國人民能富裕起來嗎?
檢討反省二十多年來走過的道路,中國走了一條國民財富大量廉價外流的道路。二戰后,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都在二十多年間的時間里發展起來。可中國高速增長了三十年,許多國民依然貧窮。究其原因,就是GDP大量廉價外流。這種陳舊的重商主義發展方式使中國吃了大虧。發達國家通過大量印鈔、玩弄貨幣貶值就輕而易舉地掠走了發展中國家的財富。中國的教訓不可謂不大!
精英群體瘋狂聚斂國民財富
改革三十年來,中國新興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以及文化精英仗著制度的缺失,監督的薄弱,政治上的特權,拼命聚斂財富。大量GDP流入這個群體之手。再加上貪污腐敗,國民財富被侵吞,被瓜分,數量驚人。
眾所周知,改革三十年來,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越來越高,企業主和企業高管的收入越來越高,與普通員工拉開的差距越來越大。精英拿大頭,大眾拿小頭。按這種發展模式再發展下去,再過三十年,普通百姓可能也改變不了貧困和貧窮。
中國財富外流還有中國富人的貢獻。招商銀行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說很多富人到海外置產移民,50%的富人有移民傾向。這也是中國的悲哀!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這部分人富起來后,就不管沒富起來的人。
調整與選擇
以上分析了GDP外流的幾種主要方式。要保住國民財富不外流,要想讓全體中國人民都相對富裕起來,過上有尊嚴的小康生活,需采取以下幾種辦法。
一,遏制外商投資,取消外商優惠政策,把失去的領地收回來。
二,人民幣該升值就升值,調整國內各種優惠外國消費者的政策,杜絕廉價出口的現象。讓寶貴的國民財富留在國內,惠及中國老百姓。
三,矯正發展理論,不能再上當受騙。三十年來的開放,外資已經在中國培養出一大批利益代言人和親西方精英,他們控制著輿論,影響著政府政策,散布種種不利于中國自主獨立發展的貌似高深的理論學說,其目的就是與中國爭奪利益索取權。
四,中國要走自主研發創造的道路,不能一味盲目地用市場換技術。多少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丟了市場也換不來技術。只有在科學技術上站了起來,才能擁有財富。否則,終生將是廉價的打工仔。
五,調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加大對富裕人口的征稅力度,避免國內財富向國際轉移,增加資產稅、遺產稅、奢侈消費稅等稅種。
中國今后如果不進行調整,這種兩極分化式的發展和改革必將面臨重大考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