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舊更新,在“轉”與“維”
今天是元旦,新一年開始了。這將是國際金融市場加劇動蕩,西方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大面積爆發,國際貿易更加低迷回落,世界經濟復蘇無望的一年。
年前,2011年12月12日到14日,中共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從國內環境看,經濟回升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農業基礎仍不穩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必須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會上,總書記胡錦濤提出“四要”:“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定”。
會前,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指出“今年的‘定調會’遲遲沒有舉行,……這顯然與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導致高層內部意見不一致有關。”
同日發表《北京擔心經濟放緩 可能造成社會動亂》,報道周永康在12月2日舉行的全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座談會華北東北九省區市片會上對官員們說:“特別是面對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備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如何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會后,德國之聲中文網發表文章,題為《“腹背受敵” 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英國BBC中文網發表文章,題為《中國經濟會議求穩為主缺乏新意》。
中國政府智庫學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認為,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不是短期的周期性波動,而是預示了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
前些時候,郎咸平更是提到“國民經濟面臨破產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遲召開,最后的決策“穩中求進”,看來不是個別領導人,是整個黨中央感到了“兩難”。我同意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增長率下降期,認為國內問題不是中央說的“仍然”和“依然”,而是“更加”;但不認為面臨破產。如果面臨破產,我就不是寫這篇文章了。
上網以來,我寫了大量文章談經濟問題。談“三農”,談分配,談房地產,
等等,講理論,提建議。2007年4月12日發表《改革已經進入第二階段,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先富幫未富實現共同富裕問題》。提出改革應當轉入新階段。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我寫了《“三轉變”還須加上兩個轉變》表示擁護,指出“現在的問題是,誰來實現這‘三轉變’,如何實現這‘三轉變’。”提出要靠國有企業,不再搞“摸”“貓”兩論。7日,發表了《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告別?》
2008年1月25日,我寫了《辯證地對待危機》,反當時經濟學家和高層的“經濟過熱”觀點,提出已進入“危機階段”,“世界經濟格局必將發生改變”,我國經濟“會進入調整期。”指出“美國經濟衰退,能給我國最大的負面影響有兩部分,一是大量的美元儲備貶值很大,二是較大影響外貿生產。但也都可以利用。”認為“中國對于美國的影響力,也迅速放大”,提出“不要被債務國要挾、綁架,……中國不是救世主,現在也當不了救世”。要“把壓力變動力,從舊事物的消亡中,看到新事物的生機。”“在今天美國出現危機,我國的一些企業會關閉,就業壓力會加大,必須改變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方式的情況下,順勢而為,把生產力的發展重心轉向高科技和新農村事業,蓄勢更發。那些關閉的企業和失去工作的工人,可以成為建設新農村的生產力,不可浪費。最后,請關注農業生產。只要農業穩定發展,糧食充足,物價就穩定,心里也就不會發慌。”
無奈人微言輕,盡管洞隱燭微,也很難上達朝廷,觸動精英;可謂“對牛彈琴”。世界經濟危機來了后,中國改變了200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三轉變”的決策,急忙投放4萬億資金去托經濟,外匯儲備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迅猛增加,3年達到過去60年的總和!
2009年我發表一系列文章.。4月27日《請問4萬億資金的使用》,4月29日《“金融艾滋病:世界金融與經濟秩序危機”》,5月2日《“知識經濟”》, 5月4日《資本主義生產是不完全生產》,5月8日《美國金融危機 中國生產過剩》,5月15日《社會主義的市場調控手段》,6月15日《探索中國未來改革之路》,揭示這場危機的性質和根源,指出金融危機會轉為主權債務危機,警告說:“現在中國不少的經濟學家在談中國經濟已經觸底。我今天只能把話放在這里:中國如果不進行改革,按照市場經濟這條路走下去,困難才剛剛開始。”希望智囊們和決策者“從美國發端的世界經濟危機中,思考自己所走的道路和此后的改革方向。”我引了毛澤東語錄:“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2010年繼續發表一批文章,談經濟發展問題。2010年1月1日發表《新年伊始,除舊更新》。說:“去年的“保八”,可以說完全是靠國家資本這匹馬出力,拿錢搞“鐵公基”保起來的。占GDP的30%之巨的10萬億的新增投資和貸款,才保了一個8%的GDP增長,能說是真正的增長嗎?大家心里都清楚,這是吃老本,是用國家的錢變換成企業的產值,把已有的收入換成現在的收入。如果吃了老本能夠強壯體魄,當然也好,問題是,如果長了一身贅肉,使國家以后負重難行,生出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等病痛來,這是危險的。我這決不是無的放矢的瞎說。”這樣綁架國家,以后“誰能來解救被綁架的國家呢?”
我在該文提出:“吳敬璉先生疾呼要‘轉變發展方式’,‘增加居民收入’,這是許多經濟學家的共識,胡錦濤幾年前提出并至今一再強調的‘科學發展觀’,自然也有這樣內容。很好的。問題是,‘轉變發展方式’,‘增加居民收入’提出已有時日,早已定為政策,但是屢不見效,怎么會是這樣的?沒有人去究其底”?我說:“如果尋根究底,就要‘從美國發端的世界經濟危機中,思考自己所走的道路和此后的改革方向。’就會得到和我一樣的認識:‘中國如果不進行改革,按照市場經濟這條路走下去,困難才剛剛開始。’但是,一些人因為名或利,很難轉變過去的發展觀,真正按科學發展觀做事。……我所謂的‘除舊更新’,首先就是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推行改革時提過的口號,今日重提,當有新的內容意義。”
回首過去,看今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我認同英國BBC中文網文章說的,“求穩為主缺乏新意”。請看:“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這4個“保穩定”,這個維穩“基調”唱了多少年,成老調了;“科學發展觀”這個“主題”,“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擴大內需”這個“基點”,也是多年來反反復復的老生常談。
周永康12月2日說:“面對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備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如何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前一句講的十分實在。但我認為,克服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能沿襲這30多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老路。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搞市場經濟,幾百年搞成了這個樣子,中國搞市場經濟才幾十年,就產生了那么多的“兩難”問題,需要維穩,4個“保穩定”遍及方方面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應該從美國發端的世界經濟危機中,從自己所走道路中,認真反思,要不要考慮轉變過去的發展觀,真正科學地確定以后的改革方向。
從歷史發展方面說,中國共產黨第一個28年建立了一個新中國,第二個28年建設了一個初步工業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了32年,“補課”也應該補得差不多了,該進入社會主義正班學習啦。老“補課”不長進,還越補遇到的難題越多,怎么行?該換老師了,“面對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解答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應當要求教馬列毛。
今年將產生新一屆黨中央委員會,新年伊始,本文沿用2009年1月1日文章標題——“除舊更新”,大綱是“在‘轉’與‘維’”。
“轉”,就是轉變發展道路。
“維”,就是維護人民的權益,維護國家的主權。
今年的文章,主要是做“轉”與“維”這個題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