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補充24日夜里孔老師的半個多小時的發言,看似閑聊,其實也相當精彩,贊嘆了今天聚到這里的同志們的拳拳愛國之心。老師說其實他更愿意做一個士大夫文人,比如蘇東坡,但是現實環境逼得他只好做辛棄疾,并且現實越來越糟糕,很可能最后只能做文天祥了。這樣睿智聰明貼切的比喻,讓大伙第一反應的是開心的笑和鼓掌,可是當笑容還僵在臉上,掌聲未完全落盡,我們心里就又生起了怎樣的悲憤呢?
12月25日。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參觀國歌紀念館和一大會址,下午聽孔老師講座,晚上網友分組交流?! ?/p>
分兩車駛往國歌紀念館,我們車上老同志居多,還有深圳紅歌會的同志,大家就提議一路唱著紅歌去。此處簡單說一下深圳紅歌會,前一晚網友自我介紹時,深圳紅歌會的介紹就讓俺很動容,尤其佩服這些生長在最黑暗地方的紅色元素。后來我問過那位負責人阿姨,說你們組織紅歌會不比在重慶,會被干擾嗎?她說會的,并且會被沒收器材、宣傳資料等,那些都是他們自費置辦的。但是她說的時候在笑,那笑容也感染了我,并且她們總能在智慧中斗爭,這是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關于紅歌會的斗爭,后文還將有更多介紹。)一路上,大家唱了很多好聽的歌,鼓舞人心的歌,但是我基本上都沒有聽過,感覺很可憐的,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貧乏。我們不僅沒有生長在那個美好的年代,也被剝奪了正確學習那個年代歷史的權力。我和梅梅都發現,生長在毛主席時代的人,無論是底層工人、軍人、干部,他們都有文藝底蘊,都能拉會唱,誰說那個年代精神生活、文藝生活匱乏?而且那時候的人,勞動人民和精英是一樣的,都有享受文藝生活的權力,他們唱得是那么好,那么動情?! ?/p>
到達國歌紀念館,還未開館,我們感受了上海清冷的早晨,很多北方人都不能忍受這種濕潤刺骨的寒氣,說南方更應該有暖氣,還說到底還是南方人能吃苦,北方人不行,領導革命成功的都是南方人。同志們還在館門口合唱了國歌,我倆因躲避寒風沒能參與。然后進館后,先看一段記錄片,是環形影廳,設計很不合理,影片內容前半部分講新中國如何由血肉鑄成,然后到了后半部分,難免落入俗套,高歌改革開放。梅梅說為什么哪兒哪兒都不忘說改革開放呢,說就說吧還非得強調成就,門口的安保小伙兒聽到后說:他們要拍鄧小平馬屁唄?! ?/p>
接著是在國歌紀念館自由參觀,無非一些簡介、照片、當時物事而已,走馬觀花?,F在的博物館、紀念館都跟工廠模具里批量生產出來的一樣,很乏味很空洞?! ?/p>
去往一大會址的路上,隨車導游簡單介紹了上海的沿途風光,講了萬國建筑群當年的歷史,彰顯了租借下掙扎生存的人們的堅持。導游阿姨說,近年來上海的紅色旅游非常興旺,你們烏有之鄉的網友在這樣一個日子組織來參觀一大會址,紀念毛主席是非常好的。她還說上海人民是非常愛戴毛主席,敬仰毛主席的,現在的上海人都還有12月26日吃長壽面的習慣。(后文還會講到,此言不虛。)
我在上海生活過三年,卻從來不知道一大會址在哪里,原來就坐落在繁華、甚至可以說是腐敗之極的新天地附近。導游阿姨也說,這個新天地是有錢人去的,不是我們一般工人階級能去的。我曾在那里路過,口渴,想買杯咖啡,一問價格80,無言。然而那里卻還是門庭若市,相比較而言附近的一大會址就門可羅雀了。從《人民萬歲》里我們知道,那個改變中國命運的地方叫望志路,但現在改名叫興業路了。導游阿姨講了一堆更名經過,但我實在沒有聽懂,總之覺得改得不好,這會淡化歷史,淡化共產黨一大的重要性。我想象中的一大會址,應該是跟電視里看到的一樣,在一幢舊洋房里,黑色的大門當街而開,過一個天井,就是放著那張長桌的正廳。可事實上,我們首先進去的是一個安檢大門,然后富麗堂皇的大廳,以為走進酒店大堂了呢。在墻壁上看到,這里是虹口區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合作點(大意),但是我覺得把這些地方,諸如其他很多紀念館、博物館都改造成這個樣子,即便帶著孩子們來學習歷史,還能有什么革命意志?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物質誘惑下,被溫水煮青蛙的?! ?/p>
首先上樓參觀的是博物館形勢的一個廳,前面說過的所有博物館都是模具里統一生產的,只是貼的圖片、資料等不一樣,一一看過去,不如回家看書。從展示廳里出來,下樓才感受到一點點當年開會的氣氛,但木板壁、樓梯都被油漆刷得很新,開會那個廳里的擺設基本和史料圖片里一致,就是被擦得瓦亮如新,仍然不是緬懷歷史的態度。竊以為,整個李宅應該保存原貌,包括樓上李漢俊哥哥的書房,參觀順序也是應該從臨街那個大門開始,過天井到會址,到樓上書房,到后門。這樣才能歷史再現,才能使來參觀者感受到當時氛圍的緊張,法租界巡捕如何破門而入,如何到書房搜查,李漢俊等如何沉著應對,掩護同志們從后門離開。只有這深入其境地感受,才能達到真正愛國主義的效果吧,否則走馬觀花一遍,真的能留下什么深刻記憶,起到什么教育意義?尤其是給學生?! ?/p>
從一大會址出來,我們就上車回駐地了,一路上還是高歌不斷,振奮人心。同志們自覺自愿上去領唱,無論是老教師,老軍人,都唱得非常好。最可貴的是90后的天舒妹妹,上前朗誦了兩首主席的詩,《沁園春 長沙》和《沁園春 雪》,朗誦得非常好,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有激情但又內斂得恰到好處,如不是對詩歌的透徹理解是不能做到的,我對王鋒童鞋說,她起步比我們早多了,這就是希望啊,真的,很羨慕。最后一點時間,老刁建議一位年輕人讀一讀烏有之鄉的生活理念,那位女孩子有點忸怩,梅梅說我們這一代人尤其80后怎么都是怯生生的呢,的確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吧,這也是80后的可悲之處,我一直在努力地改?! ?/p>
吃過午飯,小憩一下,下午一點開始入會場,兩點正式開始孔老師的講座。步入會場一看,這么多人,比昨天多多了,已經烏泱泱坐下一大片,長槍短炮都架好了。所有能放得下椅子的地方都被放滿了,但還是有很多人只能站在過道和門口,最后有兩位大學生走到講臺旁,席地而坐,呵呵,是啦,這是孔老師在北大上課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走哪兒都不乏這樣可愛的學生?! ?/p>
講座開始前,唱了三首歌,分別是《國歌》、《大海航行靠舵手》、《國際歌》,由戴誠老師指揮并領唱,這位老師真結棍(哈哈,用上海話說),他穿著短袖、單褲來的,他說學習毛主席抗嚴寒。然后主持人簡單介紹了講座的時間安排,孔老師《毛澤東,魯迅與現代中國》的主題講座約一個半小時,然后半小時網友提問時間,然后熱心網友表心意,再休息十分鐘后是孔老師簽書,然后結束。但是范鄉長上臺補充了說,講座時間不限制,任孔老師發揮。講座與網友提問的視頻已出,俺此處不贅言。熱心網友表心意的一節,很感人。首先是王鋒攜全家給老師送上了太倉肉松,他說每天看老師中午做節目,伙食不好,希望肉松給老師加餐;接著一位湖南網友帶來了好多辣子,老師說“吃不得辣子干不了革命啊”;第三位網友代表他們的團隊送上的是一株高山上的蘭花,據說是很珍惜的品種,山中難覓,但因為他們要前來見孔老師,就遇到了;最后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爺爺給老師送上了自己的詩集,我看到老師見到老者總是那樣的尊敬,看著老爺爺的滿頭白發,老師也感動了?!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