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馬未都站一崗---小議馬先生博客第七百七十二篇文章評論
如果商人趨利,投機弄權,文人就好文章了。小文人乃馬未都一粉絲。
說馬未都有什么好,文章好。機構精巧,文字精練;道理深入淺出,循循而導;不見夸張矯情王婆之風。每次讀來,冶情頗豐。用他話說:文化說事,明白做人,深入我心了。
原本我想,天下喜未都都是一樣,遵從由他傳播出來的博大精深中國文化,也就愛屋及鳥的他。今天看也未必,一篇有關稍正面表達金正日文章,就叫過去唯馬未都獨尊,千呼萬喚表達無限愛慕情人們,一時間留言惡評滿天飛。有一位叫“姚白白”網人說:如此說來,朝鮮也是一塊上好的玉料,蘊含著無窮的文化含義……忽悠,您接著忽悠。再摘一文:中國盛產五毛,發行量最大的就這個。此人來自“梧柳”。這些話還算客氣,更多直接罵開了,骯臟程度令人發指。這么說吧,圍攻孔慶東的漢奸隊伍全部攻調上來了,也看得出來這些網絡水軍來自一個山頭指揮的,因為大多數所謂評論留名不過在新浪空開一個戶頭,進去看時找不到來自何方任何資料。這些人在百度空間貼吧也是,同樣手段如此了。
馬先生這篇文章有特別政治厚意嗎?沒有,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進一步闡述證明中國傳統文化對亞洲影響意義與提倡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可惜,今天某些國人被西方非主流思想控制后(推銷西方非主流思想的人則是中國最流氓茅于軾之輩)對中國文化與社會主義制度無處不攻擊。其實,西方的主流思想講人性平等,而人性平等基本要求是人而不是豬也不該是羊。今天的朝鮮雖然窮,但是站起來的時候,然是一個大寫人的象征,也就是美國與朝鮮對峙也好對話也好,平等交流至少在禮節上是這樣。馬先生表達文章,就這樣讓西奴們感到了離奇的“憤怒”,一方面罵罵咧咧指責竟然能說聯合國與美國對朝鮮是寫下尊重敬意而又說政治上西方國家都充滿專制大同小異不足為奇,另一方面惡語中傷的原因是他們突然明白馬先生其實不和他們一樣所走漢奸之路,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也。
在攻擊馬先生文章留言中,也看到了某些人的“悟性”,他們沒有直接攻擊馬先生文章與人格,改攻擊中國孝道儒家文化了。
真不明白今天某些人為何極力反對中國孝道文化教育。什么叫孝道,反映到家庭就是愛護家庭和睦,反映到國家就是愛國主義!沒有什么復雜性的道理。全世界國家現在都在提倡愛國主義,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包括小日本韓棒子,難道說美國就沒有愛國主義嗎,也就是說美國不進行孝道宣傳嗎?肯定不是,因為他們戰爭題材影片個個都講美國英雄如何如何以一當十能擋住數萬軍隊的進攻,他們那樣“高大全”塑造顯然比中國文革時期電影更進一步深化,甚至是一個美國人就能擋住原子彈的進攻而具有超人力量。美國這樣傳播體現的不就是最廣泛愛國主義宣傳,說白了就是對國民進行最徹底的孝道宣傳嘛。那么我們今天進行自己孝道宣傳又有什么錯?更何況,美國的愛國主義(孝道)文化還是中國發明的而博大精深走過了幾千年。到如今,中華兒女又有什么理由要拋棄自己的文化文明!
對一個文化大家如此辱罵前所未有的程度比文革某些極左更甚,我忽然想到新華社聽之任之還是真該出評論員文章呢!還有,白巖松你在面對今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后真正粗鄙的暴戾人的無端攻擊行為,也就無動于衷了嗎?
其實還想同馬先生說,離開毛澤東思想與辯證唯物主義大宣傳的前提,單純像于丹一樣傳播孔孟之道只能說有價值,卻難說見效果。今天你遭漢奸分子的辱罵,其實就是他們一次強大的對中國文化否定過程。雖說痛心卻叫人從心里悲涼;所以高級知識分子們應該看到,當代不僅需要補課儒家文化,更需要對毛澤東思想的全面傳播了。
附馬未都馬未都博客第七百七十二篇--金正日
昨日全世界的新聞頭條都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遺體送別。平壤漫天大雪,成千上萬的市民擁堵在道路兩旁,金正日之子金正恩手扶靈車緩緩而行,其場面肅穆,感天動地。
一個國家領導人死后能有此殊榮者實不多見,自古至今,愛民如子不僅僅是個口號。我們可以看見每一個朝鮮國民真誠而痛苦的哭泣,這種情感不是西方人和今天的年輕人能夠理解的。朝鮮作為東北亞的一個小國,以其不屈服的民族自尊,在西方大國面前保持著一個國家地位與尊嚴,寧肯受苦,不肯受氣,才換來世人甚至敵對國的尊重。當日,聯合國降半旗志哀,也表明聯合國的態度。
我們這一代人對朝鮮的了解都在年少時期。鴨綠江為中朝界河,我們的父輩當年剛要解甲歸田就又踏上保家衛國的征途,而雄糾糾地跨過了它。志愿軍以幾十萬人的生命代價,與朝鮮人民軍一道,迫使美軍在板門店簽字,保持了朝鮮的領土尊嚴。那以后的金日成和后來的其長子金正日,在六十多年的時間里,閉關鎖國,修內功,強筋骨,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度,僅其閱兵步伐之奇特整齊,讓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望塵興嘆。
國家的態度某種意義上說是首腦的態度。布什如不好戰,美國就不會出兵伊拉克;薩科齊不下令,法國飛機也不會飛在利比亞的上空;朝鮮的國際態度一定與金正日相關,能得以民眾的全力支持,僅金正日葬禮即可見一斑。
同為東亞國家,中國人歷來講究“義”,日本人歷來講究“忠”,朝鮮人歷來講究“孝”,文化傳統就是生命,看金正日葬禮,就可知文化的力量,尤其孝道在朝鮮深入人心,已升華為民族凝聚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